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闽南侨乡小年兜

作者:粘良图    

一地自有一地的风俗,闽南晋江的“小年”不在家家煮汤圆敬祖宗的冬至,不在办酒席酬伙计的尾牙,也不在摆果盒送诸神上天的腊月廿三,而是在除夕的前一日,通常是在廿九日,俗语说是“腊月廿九小年兜”。


1.jpg


闽南人管除夕叫“年兜”,年兜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接着就烧起篝火跳“火群”,然后一家人围炉守岁,等待子时过后“敬天公”,大放烟花鞭炮,迎接崭新的一年。

如果将“年兜”看作一年赛道的终点,这腊月廿九就是紧张的冲刺时刻了。每一个当家的主妇都会将胸中的算盘噼里啪啦地盘算,过年应该准备的事项有哪些已完成了,还有哪些要做的。事实上过年的事事项项,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她们已经做了足多的事务。

首先是“清黗”,也就是家中的大扫除,无论是楼房、是古厝,内外一定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板户扇、桌椅家私擦洗得一尘不染;就连平日收搁的桶笼竹筛也要一一搬出来洗净晾干。门口的石埕也要冲刷一遍,让房屋内外焕发一股清新的气息。再来就是备办年货。乘着小孩子放假回家,带着他们出去置办一套他们中意的衣装,顺便也为家中的大人买下新的衣服鞋帽,好穿戴得漂漂亮亮地过年;老婆婆过节喜欢戴在头顶的“金花”,也替她买下了。过年的食物,鱼呀,肉呀,宰好的鸡鸭呀,已装满了冰箱。过年装点门户的春联、春字、福字和“红钱”,过年要放的鞭炮和火花也一一买齐了;年兜夜跳火群烧的几捆蕃薯藤也早已备下,就堆放在门后角落里。

还有,过年过节的一件大事就是祭祀祖先和神明。老人常叨念祖辈的事,说起家族的老祖宗是从遥远的北方走来闽南的,一路走得脚趾头都磨烂滴血了,这不,到咱这一辈小脚趾的指甲还是分叉的。他们还会说起往昔唐山过台湾谋生“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和下南洋“椰风蕉雨,筚路蓝缕”的苦难经历。饮水思源,如今子孙生活富足了,不是得好好告慰祖先吗?冬至那天,祠堂里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祭拜的是远祖。而明天年兜,是在祖厅内敬祀自家公妈的日子,也应该准备得丰盛些。闽南民间信仰最为丰富,该去烧香敬拜的大宫小庙也多,观音菩萨、妈祖娘娘,还有城隍爷、境主公……,这些宫庙早在几天前已分别敬拜过了,就剩下自家屋宅里的“地基主”“门口公”“檐口妈”还没有叩谢,就留在年兜日敬祀吧。


敬天公  俆维耕.jpg

敬天公


腊月廿九日,主妇们忙的主要就是操办过年的食物。

炊糕、炊馃历来是闽南女人必学的一项手艺,她们会怀着一种近于虔敬的心态来操办,因为炊出的糕、馃不仅仅作为家人食品及用于送礼,更要用来祭祀祖先和神明。糕馃炊得好不好,也是对一个女人手艺的重大考验。

炊糕,要先用少许熟蕃薯养出“酵母”,然后搅拌上舂细的湿米粉,再加发酵,使其成为半流质状,一一舀到洗净的瓷瓯中,放进蒸笼里蒸。点火前先在灶台上点一支篾香,蒸到这支篾香燃尽,就可以起锅了。炊糕时,女人通常先将小孩子从灶间里赶出去,免得小孩子口无遮拦,说了什么得罪“灶君公”的话,以致碗糕蒸得不好。蒸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看蒸出的碗糕是否Q弹,底部是否像琉璃一样光洁,顶上有没有裂口,裂口就像开口笑,表示“发”,是一年财运的好兆头。为了增加吉庆的味道,女人还会用竹筷蘸着“红花米”泡的水,在碗糕顶点上红色,就像开着一朵朵小红花。

炊“发馃”,则要先蒸一锅蕃薯,将熟蕃薯趁热放在大铁盘里搅烂,加上发酵的面团,一边搓揉,一边撒上面粉,待面团揉得均匀,干湿适度,就分别捏成拳头大小的一块块,放在蒸笼里炊,其中要做一块个头特大的,以备“敬天公”用,叫做“天公糕”。一般也是燃一支香的功夫就可以起锅。起锅后,女人会急不可耐地验看蒸出来的发馃顶上有没有开裂,特别注意那块预备用来敬天公的“天公糕”,上面若有“笑”纹,那女人脸上的笑容就像绽开一朵花。

通常炊馃不止炊一蒸笼,也不止炊敬神的“发馃”,还会炊一些“薯粉馃”用作日常食用。薯粉馃的做法并不复杂,就是将研碎的蕃薯淀粉与适量蒸熟的蕃薯拌合,放到石臼里舂,舂得越久,越有韧性。然后一一按压成巴掌大的薄片,包上和糖的花生末或者萝卜丝加肉炒熟的馅,甜馅就包成圆饼状,菜馅就包成大水饺状。一一摆放在蒸笼格上蒸,由于馅是炒熟的,馃皮又大半是熟蕃薯,很快就可以蒸熟。相传有户人家,女人正忙着拾掇柴火,丈夫刚讨海回来,又冷又饿,到厨房看到蒸笼格里摆满薯粉包子,于是狼吞虎咽地将一格薯粉包吃得干净,女子进来了,才知道这些薯粉包都还没蒸过。


年兜夜跳火群   徐维耕   摄.jpg

年兜夜跳火群


晋江这地方人多地瘠,旱地多水田少,自明万历年间从海外引种蕃薯以来,一直以蕃薯作为主粮,所以用蕃薯和面粉或用蕃薯粉做馃,就是为了多用粗粮,节省细粮。还有比这更甚的,那就是晋江一个叫梧林的乡村,流传着一种年兜日不吃鱼肉米饭而吃蒸蕃薯的习俗。原来该村有一户人家,子女众多,生活艰难,一年到头只靠蕃薯度三餐。年兜别人家备办三牲五味到祖厅敬祀祖宗,他家备办不起,勉强准备几碗菜蔬,焖点米饭,待到祖厅里没人才敢前去祭祀,而家里仍是蒸了一锅蕃薯让孩子们填饱肚子。待到孩子们长大,一个个都到南洋谋生,家境好起来了,可是老母亲要让后辈珍惜眼下的福分,保持勤俭朴素的家风,就让儿媳、孙媳仍旧在年兜日蒸蕃薯当午饭。邻里看到她家如此发达,大厝、洋楼一栋接一栋地建,过年还在吃蕃薯,感到这是一种“惜福得福”的好家风,纷纷看样学样,于是衍变成为该村一种风俗。

蒸糕做馃之外,主妇们还要卷起衣袖施展厨艺,预备明天“敬公妈”及年夜饭的菜肴。过年一定要有鱼,“年年有余”嘛。备用的鱼通常有加腊鱼、带鱼,这些生鲜的鱼须是清蒸才能保持鲜美的原汁原味。目下价钱挺贵的梭子蟹,刷洗干净后,须用急火蒸熟才不会掉脚丫,蒸熟后红湛湛的正好用来“敬天公”。此外,肉类的食品也要多样。剁些肉茸,拌上葱蒜、炸粉,下油锅就炸成肉丸子;剁些细肉条,将削过皮的荸荠剁碎,再加葱段、淀粉、五香粉拌合,用豆皮包卷成一条条,下蒸笼蒸熟,晾过,切段,下油锅炸过就是五香卷,比起外头买的可口多了。芋头也得先处理好,大芋头须得削皮切块,下油锅炸熟,煮起来才不致烂糊糊的。小芋艿不用刮皮,只须洗净蒸熟。这是要放在装满米饭的饭碗上,摆放在房间里过年的,名叫“过年饭”。过年饭寓意着家有余粮,小芋艿寓意是子孙传衍不断。先辈流传下来的年俗可真有意思。

待到厨房里的活路完成,大盘小碗一一装盛着煎炸蒸煮的菜肴,散发着香气,主妇们这才举手理了理汗水湿润的鬓发,走到门口长舒一口气。门外已是一片暮霭,间或有零星的鞭炮声,那是憋不住气的孩子提前拿出来燃放的。要不然,怎会有这句老话:“大人乱糟糟,囡仔畅年兜”呀。女人在这氤氲的暮色中,仿佛看到明天家人欢聚一席、杯觥交错的场景,她欢快地笑了。

摄影/ 徐维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