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内容
杨允孚与《滦京杂咏》
《海青拿天鹅》是琵琶传统独奏大套乐曲中最古老的曲调,如今可知的最早关于《海青拿天鹅》的文字记录,出自元人杨允孚的《滦京杂咏》:“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杨允孚在诗后作注:“《海青拏天鹅》,新声也。”(“拏”同“拿”)
杨允孚,字和吉,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详。由江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谢旻等人监修的《江西通志》可知:“(杨允孚)著有《滦京杂咏》一百首,邑人罗大已序之曰:杨君以布衣襆被,岁走万里,穷西北之胜凡,山川物产、典章风俗,无不以咏歌纪之。”罗大已为《滦京杂咏》所作序言收入《四库全书》,文尾注明“岁在玄黓,困敦里诸生罗大已敬书于其集之未云”。“玄黓”为天干“壬”的别称,用以纪年;结合罗大已所说“兵燹所过,莽为丘墟,回视曩游,跬步千里,吾知君颓檐败壁之下,涤瓦榼,倒邻酿,取旧编与知己者时一讽咏,未必不为之慨然以永叹,悠然而遐思”,可知《滦京杂咏》的成书年代在元末明初的兵荒马乱年代,据此可推定为壬子年,即洪武五年(1372)。成为“遗民”的杨允孚“杜门裹足、归老故山”,通过回忆滦京(即元上都),沉浸于对往昔时光的幻梦。
杨允孚晚年与同乡诗人郭钰往来密切,郭钰在诗中多次提到他。据柯劭忞《新元史》:“郭钰,字彦章,吉水人。壮年负盛气,为诗清丽有法。其于离乱穷愁之作,尤凄惋动人。年逾六十,竟以贫死……所著《静思集》,诗文甚富。”《静思集》卷五收录有《乙卯新元余年六十目病又甚抚今怀昔感慨系之适诸弟侄来贺因赋长句》,乙卯为洪武八年(1375),郭钰那年六十岁,可知他生于1316年,即元延祐三年。而《静思集》卷九收录的最晚一首可辨明创作年代的诗为《丙辰元日》,丙辰为洪武九年(1376),郭钰许在此后不久去世。他曾作《哀杨和吉》一诗,《滦京杂咏》成书时杨允孚亦在世,也就是说,杨允孚的卒年应在洪武五年到洪武九年之间。
罗大已说“杨君以布衣从当世贤士大夫游,襆被出门,岁走万里”,看似他并未走仕途。而四库全书的《滦京杂咏》提要指出第四十九首诗后注“每汤羊一膳具数十六,餐余必赐左右大臣,日以为常,予尝职赐,故悉其详”,由此判定“顺帝时尚食供奉之官,非游士矣”;第一〇一首诗“始我来京一布衣,故人曾见未生时。等闲只作江南别,官有清名卷有诗”,亦可为证。近年发现的《忠节杨氏总谱·湴塘延邦第二子瑛分居六十一都桐林洋边总图》中的“芷寿”条目,为今人解读罗大已之言提供了另一重视角:“芷寿,一名允孚,字和吉,号西云,性豪迈,与揭文安、范德机诸名公友善,正(注:应为致)和天历中往来两京,以布衣职供奉,每乘舆巡幸,则载笔从属车后,随所见而书之,名曰《滦京百咏》。明大学士金文靖及当时名公多有序载。”在顺帝之前,杨允孚就于元上都和元大都之间往返了。由《忠节杨氏总谱》亦可知,杨允孚的祖父杨龙“中宋咸淳庚午(1270)乡进士”,其父杨以文“字文可,号壶隐处士,长春官金宝札付”。
正因有入仕的经历,且为元顺帝近侍,杨允孚笔下“具江山人物之形状,殊产异俗之瑰怪,朝廷礼乐之伟丽”,有较强的纪实性,故今人视《滦京杂咏》为研究元代历史(特别是元代的两都巡幸制度)和民俗的重要史料,多出于其史学上的价值。
至于《滦京杂咏》的编排,杨允孚注明——第一首至第二十六首“多述途中之景/行幸上京盖云避暑也”,第二十七首至第六十六首“叙滦京之景及圣驾往还典故之大概”,第六十七首至第一百首“多叙一年之景并杂咏之物”。第一〇一首至一〇八首似与前三类无涉,沉郁悲伤的基调浓重,多兴亡之叹,更像是明初所作。这也解释了为何引文中会出现《滦京百咏》,有可能是在其基础上另行添加,成《滦京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