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深情大地新华章——汕头采风记

微信图片_20220826162502.jpg

这是一片深情、神奇的土地。她,既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更有红色基因相承,绿色发展相续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山涧荒洞,乡间民宿,先后留下邓小平、周恩来、彭湃、刘伯承、朱德等数十位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他们把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火种带到这里,点燃星星之火,建立大南山革命老区,并建立连结海内外的红色秘密交通线。

老市区的小公园就是历史的时光机,将汕头开埠馆、侨批馆、潮汕电影先贤名人馆、海关开关馆、红色交通线馆等记载汕头开埠史、发展史、斗争史的动人故事时时呈现!

这里,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海内外游人前来瞻仰汕头的红色圣地,享受舌尖上的幸福……

可惜,许多人对汕头只知其姓氏叫特区,不知其容颜和内涵。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从2014年至今连续九年,汕头迎来了文化劲旅——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


神奇的汕头

九年中,我有幸认识、结缘了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的74位著名作家!结识了采风团的领头人物。他们有连续三届担任团长的蒋子龙,当年我念小学时拜读过《乔厂长上任记》的名人作家蒋子龙大叔来了。当下,他是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并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也是文学艺术界唯一代表,先后三次带团来汕。在他的《汕头文豪》一文中,记录了他对汕头的了解、阐说、解读,文章开门见山写道:汕头是怎样一个“头”?又是如何地“出头、领头和高人一头”?他写汕头人蔡楚生,一生执导了30多部电影,1934年自编自导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渔光曲》,到与郑君里合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作为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尊称其为: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进步电影先驱,中国最杰出的导演,在世界评选出的最优秀的三百多位电影艺术家中,他是唯一的中国人,是世界级的电影宗师。他的文章以史实为汕头扬名:“并非是近代汕头人才情大爆发,虽地处‘省尾国角’却自宋代起有记载,汕头进士出身的清官名单是一长串,到明清两代,还出过文状元林大钦,武状元林德镛、黄亿勇。”

对于光绪十五年的进士丘逢甲,他以采访掌握的史实对这位祖籍潮汕却出生于台湾、被同是潮汕人的福建巡抚丁日昌赞为“奇童”的名人予以点赞。

他还以史实佐料,说明汕头文豪至少有地缘、人缘、亲缘三条根,说明汕头确有一条深厚而清晰的“文脉”,印证现代人的全部竞争,也是文化的较量。而汕头,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兴盛之地,向称“海滨邹鲁”。

黄亚洲来了!这个有着深厚江南文化底蕴的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集作家、诗人、编剧于一身。其编剧拍摄的电影《开天辟地》《落河镇的兄弟》《邓小平1928》,电视剧《张治中》《上海沧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流击水》等十六部影视剧作品,先后斩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华表奖、夏衍剧本奖,他还创作了被誉为“一部重温建党历程的磅礴史诗”的长篇小说《红船》。


微信图片_20220826162245.jpg


他说:对汕头久闻其名,第一次踏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就让他惊讶不已。在三天早出晚归的采风中,他以采风团长的身份,带领其他作家,深入二十多个采访点,开展采风活动。到第一个采访参观点时,当作家们还沉浸在赞誉、热议之时,黄亚洲已在手机上写出一篇篇采访随感散文并配上靓丽彩照。第一天,他写出十一篇作品,第二、三天又分别写出近十篇,更令人惊叹的是,当他返回到浙江杭州时,次日上午便发来了诗意散文《二十一曲唱汕头》,对“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汕头市高新六合产业园”“上海电气来汕头了”“参观汕头华侨数字产业基地”等21个采访点一一写出赞歌。


红色的汕头

在以往的视觉中,没到过汕头的人,往往只听闻潮汕菜的美味佳肴,尤以卤鹅、牛肉、小食出名,临海背山,是适合旅游居住的地方。殊不知,这里1860年开埠,改汕头港为汕头埠,正式作为对外通商口岸。1885年11月就被恩格斯在其《论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写下“由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使广州的一部分贸易转移到了上海,而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又不属于那五个开放口岸。汕头从鮀鱼浅海栖息到有‘鮀岛’美称的小渔村步入百载商埠。”

十月革命炮声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追求生存解放,争取民族自由自主的革命大潮席卷而至。“潮汕七日红”促使汕头成为必争的战略要地,八一南昌起义之年,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选定汕头建立红色秘密交通线,汕头成为连结江西、福建、香港的要地。有几批次的作家沿当年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足迹来到大南山革命老区红场镇、雷岭镇等地参观。彭湃在潘多村弯曲的山洞里一住四个多月,为避开敌特耳目,昼伏夜出,深入乡村开展工作。在红场、雷岭这一带峰峦山涧中,留下了红军石刻标语、红军戏台、红军医院等红色遗存。

作家们踏进大南山红场老区,钻进彭湃同志当年驻扎过的“英雄石洞”,一位军旅作家在《红色的汕头》一文中,情不自禁发出感叹,“汕头很大,来的次数越多,对她越了解,越会生出这样的浩叹。小公园景区、开埠博物馆,始终是海防重地的南澳岛上古老的炮台和位于‘粤闽界’界碑前的总兵府遗址,当然还有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的陈慈黉故居,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差不多是我写过的乔家大院的四倍。”“一座城市的大小当然不限于她的疆域,人口和物产,还有她的文化,历经千载百代如同永恒之火一样熊熊燃烧的城市精神,它们以传说的方式传播四方,历久弥新。最令人惊奇的是更多有关潮汕人的传说不在本地而在海外,下南洋时他们还一文不名,可是不用多少年,他们似乎个个都会衣锦荣归,成为成功的商业家。”“回来之后,做什么?办企业,建学校,修路架桥,惠及乡梓。这样一座粤东名城,我都怀疑每一位居民血管里流淌的都是银白色的血液,因为银子就是城市血管中奔涌流淌的血液。”

“但是最新的一次对汕头的拜访,我觉得自己错了,因为这座城市还有另一种色泽:红色。”他以采访了解到的,耳濡目染的故事,回答了自己内心原来的纠结:“大南山革命遗址的中心广场——红场上站立着一位女革命者的塑像,据说这是一位有名有姓的革命者,为了掩护红军,甘愿牺牲自己和已经怀孕的女儿。在这位普通的潮汕女革命者面前,我蓦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当年那些跟随丈夫或者独自以女性之身下南洋的潮汕女子是否也是和这位先烈一样的潮汕女人呢?那么汕头这座城市呢,在一片商业的银白的色调之下,流淌的不就是先烈就义一刻奔涌的红色血液吗?说到潮汕精神、潮汕商帮精神,它们真正的底色,不就是大南山革命遗址无数先烈身上奔涌过的那一腔腔热血的殷红底色吗?”

多么雄浑中肯的概括和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是对汕头红色基因的肯定!


令人神往的汕头

“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这无疑道出了采风的特点。采风起源于先秦时代,国风的诗篇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采风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寻风问俗,“品翠题红”,挖掘文化内涵“篇章争丽”仍然令人领悟文学的神奇魅力。

汕头,三江汇流,海滨邹鲁,连没亲临该地的恩格斯也称誉其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多少文人墨客对此美地,诗兴大发。如何借助作家采风,以独特的笔触,以文学的力量,为汕头发展助力,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基于此,在香港商报的牵头下,九年的采风活动,先期由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协办,延伸至近两三年由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市政协委员会先后主办,共同打造“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采风行汕头采风活动文化公益品牌。从2014年至2022年九年喜沐“品鉴岭南”风韵,组织74位文坛名人来汕采风。作家们不辞劳苦,夏日炎炎,他们的足迹踏遍港口工地、企业学校、新街老巷、海岛乡村、名胜古迹,收获故事,汲取素材。市领导每次皆接见了采风团一行,期待作家们为汕头发展出谋划策,讲好汕头故事,传播汕头好声音。

在这长达九年的采风活动中,性情温厚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来了,这位湖南省原文联主席著有数十部中长篇小说,其中《山道弯弯》等多部著作获全国大奖。

天津作协副主席,长篇小说《迷人草》、电视剧《潜伏》的原著,著名作家龙一来了;

电视剧《孽债》《蹉跎岁月》的编剧叶辛也来了,他说:潮汕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大雪无痕》《苍天在上》《省委书记》的小说作者和电视剧编剧陆天明也来了; 

身材魁梧的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写海第一人邓刚来了。喜欢挑战的他亲自从大连驾车北南穿越,他认为“汕头采风,不虚此行”;在小公园参观,看到陈旧百货大楼门前大街破烂不堪,他挥笔写下《汕头有条令人心痛的街》,此文被时任汕头市委书记的陈良贤作为抓手,亲力推动国家文明城市建设。

天津市作协副主席,《山楂树之恋》编剧肖克凡来了,“身高八尺,才高八斗”的他认为“汕头是一座很有质感的城市”;

原江西省作协主席,写过《小镇上的将军》等名作的中国作协全委陈世旭来了。他以快手、鲜活、思想深度为特点,写下《汕头是一部大书》《汕头民间的亮色》《最大希望在人》《重建社会信任的希望》《南澳自然之门》等多篇作品思考汕头、点赞汕头!

走在熟悉的大街小巷,走进老区新区,耳闻目睹汕头的发展变化,谭谈希望汕头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讲好“汕头故事”,让更多人知道汕头、前来汕头。

走进储存着无数潮人信息密码的侨批馆,作家们对汕头感受深刻。侨批文物馆让他们感受潮汕文化的精髓就是海外的创业文化。作家们表示,潮汕海外商帮打拼的艰辛历程,是潮汕商帮在中国商业文明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要写一部汕头大院,可以从海外故事入手,进行深度挖掘,效果肯定不亚于乔家大院;


微信图片_20220826162330.jpg


《徽商》作者季宇直言:中国三大商帮,共同特点就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团结。潮商就是汕头的地方资源,潮商精神在新时代要继续发扬,对潮汕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天下无贼》编剧王刚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他很想写一部以《红头船》为名的剧本,以此勾勒出汕头从曾经开埠的繁华,到其衰落,再到重新崛起的景象,反映出汕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参观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馆,作家叶辛、叶兆言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他们认为非遗应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当代”,“多保留有潮汕特色的东西”;

走进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放眼远望围海而成的20多平方公里土地,陈世旭感慨,这是他去过的国家新区中靠海的面积和规模最大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汕头发展前景无可限量;

走进具有“高校建筑之花”美誉的汕头大学图书馆,《潜伏》作者龙一表示“这里不仅宽阔、错落、现代,更重要的是松散的自由式管理,读书感觉很好。”

在金平区,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小公园,作家们有不同的呈现。在“汕头大厦”老建筑前,陆天明建议:这里可以作为影视基地,让人有置身于100多年前通商口岸的感觉;肖克凡则认为应该加强对老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将之打造成具有潮汕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裘山山建议:“开埠文化是汕头的一笔宝贵财富,希望汕头在发展的同时做好文化的传承,留住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望着正在修缮的骑楼建筑群,赵本夫若有所思,“决定城市的气质,不仅是要看新增什么,更重要的是保留了什么。”他认为大规模的民国建筑是汕头“宝贵的历史财富”。 


微信图片_20220826162541.jpg


从金园实验中学走出的黄宇平同学加入美国引力波团队,这里有4名参加市公益基金会举办的“百名小发明家培养计划”的学员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蒋子龙认为,汕头之行,令他感动的是市公益基金会和金园实验中学。“科技和教育是汕头的根脉。金园实验中学和市公益基金会的做法是有启示意义的。”周大新发表自己的观感:“本地的公益慈善氛围很浓,特别是那些投资实业和教育的企业家,我觉得他们很有慈善之心和发展眼光。总之,我觉得汕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 

在龙湖区,徜徉于汕头市首家商业综合体的合胜图书馆,馆藏名家名作引发了一场意外的签书热潮。罗光辉说,在百货商场内开设图书馆很有创意。走进龙湖区创文缩影的西南文明公园以及世界砗磲珍珠博览馆、潮宏基首饰博物馆、遇见赛先生科技体验馆,也让他们体验不一样的精神冲击。

在潮阳区,获悉该区把文化强区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叶辛主席情不自禁留下“山海襟怀”题词。

在潮南区参观郑成功纪念馆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王剑冰说,潮汕人是对民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不论祖籍,均以崇高的情怀进行纪念。从这一点上,汕头是有海纳百川情怀的。

在濠江区,风起潮涌,俯瞰广澳港区全景,广袤的港区船舶众多,采风团名誉团长王巨才表示,港口建好了对全市经济都有拉动作用。 

在南澳县,碧海,蓝天,历史传奇,海防前哨,在丝绸之路节点上,总有许多动人的故事,都让作家们恋恋不舍,举笔挥毫,写下佳作。


期待汕头涌活力

这些年,作家们的采风活动中,也安排了进学校,进文化场馆,更多的还安排了进企业、科研单位。

采风后,比较南北文化的差异,具有亲和力和包容精神的关仁山指出:“北方文化是豪放、粗放型的,但潮汕文化很细腻、开放、包容,人们的生活很从容很平和,这种平和是种文化力量。五千年中国梦靠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文化自信,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中华文化是个大家庭,南北文化需要冲撞、融合、互补,北方文化的粗放和南方文化的细腻融合在一起我们会越来越强大。”

三年前,汕头正在有声有色地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活动,关仁山团长表示,汕头市委市政府在“创文”过程中,特别看重老百姓的幸福感,他建议,环境好了,汕头接下来应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外地游客来吃潮汕美食,同时要注意挖掘潮汕文化的根,争取既赢得经济效益、又赢得社会效益。


微信图片_20220826162609.jpg


王巨才认为:从“创文强管”入手思路完全正确。因为世界上一切奇迹都是由人创造的。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会有高速度的发展。相信,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汕头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发达。

王刚说:“汕头‘创文’把老百姓和政府凝聚在一起,‘创文’是实实在在考虑老百姓感受的一次行动。城市里的垃圾有人管了,‘脏乱差’有人管了,违章违建有人管了。我们可以确认,‘创文’这件事,是老百姓和政府完全能想到一起的事情。全国的城市都应该‘创文’。”

罗光辉认为,“创文”给汕头以前进的方向:汕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创文”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创文”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有幸福感,正能量十足,相信坚定地描绘好这幅“蓝图”,汕头明天会更好。


素材在这里发现

在几届采风结集《品鉴岭南》系列丛书中,作家们赋有文学使命意义的行动和创作思维,既展现了汕头的历史,也以新的视野和角度,深刻揭示其中的问题,挖掘其中的美质,展现新机遇中汕头的新魅力,向大家表达他们对百载商埠的审美再发现。

作家王炳根回到福建的第二天,把七年前首次参与汕头采风和本次采风的感受,立马写出《汕头的现代步伐》等文章,寄望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朝着现代步伐前行!该文很快被《央视网》《人民日报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先后刊发。

谭谈先生的作品《又回汕头》有故地重游的情结,汕头是他“心中一座驻了那么长那么长的城,”他充满展望“一道大堤,一道比牛田洋大堤更长、更现代、更雄伟的大堤,就是国务院最近批准的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它用来‘种’现代化城!”


微信图片_202209021010066.jpg


微信图片_202209021010068.jpg


蒋子龙先生、叶辛先生以及周大新先生注重寻找百载商埠的根脉,追寻内在的律动,刘兆林先生挖掘南澳淳朴的人情味。多次随团的陈世旭先生认为汕头是一本大书,每一次皆有不同的解读,越翻越奇。当邓刚先生为一条汕头老街而痛心时,2017年第四次采风团已经站在修旧如旧美伦美奂的骑楼群下流连忘返。不少作家提出有益的建议,裘山山老师认为:“真正的发达国家,应该有三种不计成本的付出:第一,不计成本的为弱者付出;第二,不计成本的为细节付出;第三,不计成本的为未来付出。在汕头,我看到它在这三点上都有出色的表现,所以我说,汕头正朝着真正的发达地区在稳步前进”。马晓丽老师则认为民间慈善机构“饱一份饥肠,暖一颗人心”让这个城市有了温度,有文化传承的精神底蕴。不少作家的作品还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提高了汕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他们都有共同点,进红色基因参观点,进历史文化、非遗观赏点,进潮汕特色乡村体验点。这得益于汕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大力抓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奋力开创新时代汕头经济特区新局面。作家周桐淦采风回杭州,当即下笔写出《趣记狮头鹅》,刚登上《江南时报》,即被《人民日报》网和《学习强国》推介!

何立伟回家第二天,立马写出《潮汕人》佳作为汕头及大潮汕颂赞、期许:潮汕人,用他们的歌声,让所有的耳朵都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他们的骄傲、豪情和务实的梦想。

来自中山市的粤籍作家邱树宏,是一个充满激情、饱含诗意的诗人,他也曾在中山市的党政部门任职,对市、县级实际工作了如指掌,通过此番采风,实地认识汕头,了解汕头,特地向汕头市委、市政府呈上建议意见:《来一个“文化兴市”战略如何?》,他认为,汕头市提出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明确五年内要在全市形成五万亩新型产业园区,尤其是位于澄海的汕头高新区六合围产业园区,是汕头加快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通过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做强做硬汕头的骨骼和脊梁,让汕头的身躯高高地站立起来。他还认为,经济和产业,只是一座城市强大的硬件条件,最核心的条件而已,而一座强大的城市的最高标志,应该是文化,文化不强,城市就没有实现真正的强大。他特地郑重建议“制定文化兴市”战略,并将其放在与“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同等重要的地位。

汕头在变化,汕头借助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以创文为抓手挥写特区现代文明城市的梦想,将由一支支充满张力的巨笔抒写、传播,助推动百载商埠的发展!

“敢为人先原梦归,再创新迹著云晖,不教心愿与身违。”陆天明老师从汕头人身上感悟到的独特魅力与从词人冯延己化出的词阙交相碰撞,正代表着作家的心声:此时此刻,对,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真的真的,我很想很想再去汕头。

九年了!七十四位名家先后来汕,时间虽短,却也留下独特审视的眼光和激情。

就让品鉴汕头新变化的风继续吹吧,让名家的文学力量搅动三江水、南海潮,重塑百载商埠走向辉煌、迈向世界的奇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