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杨遵仪:百年人生的科学之路

作者简介:黄浩瀚,广东省汕头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

“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把自己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生命才会有价值,一生才会有作为,才会活得有意义!”

——杨遵仪

1979年6月杨遵仪先生在野外.jpg

1979年6月杨遵仪先生在野外


杨遵仪(1908.10-2009.9),广东揭阳揭东人,我国地层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和中国地层古生物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潮汕古时被称为蛮夷之地,唐朝韩愈入潮为官后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使潮汕大地名贤辈出,先后出了赵德、许申、李士淳、郭之奇、辜朝荐、黄奇遇等唐宋明清“潮州前后七俊和后八贤”,并有“十相留潮”的史故。此外还有宋丞相(榜眼)王大宝,明嘉靖年间文状元林大钦、兵部尚书“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礼部尚书黄礼、理学儒宗唐伯元、清名臣吏部尚书郑大进、洋务运动风云人物丁日昌等先贤名士。北宋宰相陈尧佐作诗“海滨邹鲁是潮阳”,高度赞誉潮汕的人物风土。而到了现代,潮汕同样贤达辈出。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潮汕人蔡翘、侯祥麟、马大猷等均为中科院首批入选院士。


留学美国耶鲁,学成归国任教,

成为地学巨擘

杨遵仪于清末1908年10月生于揭阳洋淇乡寨内村(今属揭阳市揭东县登岗镇)一个基督教徒家庭,兄弟姊妹6人排行第二,全家生活靠父亲的小药店维持。杨遵仪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他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在洋淇、澄海、汕头教会学校就读。但由于家境不济,初中、高中阶段时辍时读。高中毕业后在社会又打工一年,自己积攒下100块大洋后辞工告别家人去上海求学。1928年夏同时考取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现南京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选读上海暨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929年夏再次考取清华大学继续学习经济学专业。在清华大学受室友程裕淇同学的影响,第二年改学地质学专业。1933年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留校当助教。用英文完成的毕业论文《中国地质文献目录》,被当时国立北平研究院评为1933年年度奖金论文,是当时中国的第一本地质文献目录。1935年正式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密切关注。

同年,杨遵仪考入清华大学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资助的留美研究生。1936年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在地质学家C.O.Dunbar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地层学及古生物学,于1939年完成《密歇根特拉弗斯群(中泥盆世)的软体动物》的学位论文,获理学博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获美国Sigma 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称号,当时的国内外权威人士称他为中国地质学界的“尼克斯”(北美地质文献的编著者)。1939年8月回到中国,在香港与汕头籍船商的女儿徐增惠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三女)。10月,应聘于广州中山大学任地质系教授、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等职。1946年回清华大学地质系任教授。1952年,作为建院负责人之一参与创办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并长期在此任教,随后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杨遵仪院士是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以及地层古生物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古生态学及古生物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深入研究了无脊椎古生物的若干门类,尤其对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的造诣颇深。组织领导了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生物绝灭事件的成因、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及其上下矿产形成规律的研究,并选择中国南方三个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作为国际候选层型,从而推动了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杨遵仪院士在跨越百年的人生中,上承我国最早的一批地学巨擘,下启诸多至今活跃在学界前沿的翘楚,以其融贯中西的国际视野、甘为人梯的道德情操、臻于卓越的学术成就,树立了地学宗师的典范。

1984年,杨遵仪担任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地层分会、二叠系、三叠系分会、二叠——三叠系界线工作组委员;是第一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共同领导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中担任负责人的中国学者。


1982年,杨遵仪和王鸿祯(右1)、郝诒纯(左2)、杨式溥(左1),4位古生物学家讨论学科建设问题.jpg

1982年,杨遵仪和王鸿祯(右1)、郝诒纯(左2)、杨式溥(左1),4位古生物学家讨论学科建设问题


领导科研团队,付出艰辛努力,

发现地学界“金钉子”

地学界的“金钉子”,是识别全球年代地层界线的标志。浙江湖州长兴煤山剖面既是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又是古生界与中生界界线的标志,被看作地质历史上三个最大的断代金钉子之一。这颗金钉子的发现和确认,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杨遵仪院士及其弟子殷鸿福院士等对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研究,相关成果反映出当时地层学研究的最高水平。2001年,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认,煤山D剖面成为全球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这是地层研究领域的世界最高科学荣誉,表明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1978年以来,他组织和领导国内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事件及其成因,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及其上、下地层中的生物群演化和变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根据生物的演化阶段及事件地层学原理提出了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界线标志,这一研究成果和所取得的进展在1988年北京召开的第203项目国际讨论会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无论在研究的深度、广度、方法或是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事件地层学研究和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方面树立了榜样,推动了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这项研究成果于1989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研究集中体现了杨遵仪所领导的科研集体在事件地层学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并把我国的事件地层学研究推向了新高度。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找寻这枚“金钉子”,经过杨遵仪院士、谢树成教授、殷鸿福院士等三代地质学家接力付出了20多年的艰辛努力完成。这枚“金钉子”设在中国,为国家争得了极大的荣誉。如今,它已显示出“黄金效应”:项目组在煤山剖面所获一系列的创新点已成为国际范例或标准,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


一生醉心教坛,桃李满天下,

培育大批学者专家

杨遵仪是我国古生物地层学教育的奠基人,新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为新中国的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名学者,杨遵仪学识渊博,建树卓著,为中国地质事业呕心沥血;作为一名教育家,杨遵仪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深受师生爱戴和尊敬;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杨遵仪襟怀坦荡,赤胆忠心,赢得众人的称道。杨遵仪院士一生无怨无悔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人才,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等人。

为党育才、为国奉献是杨遵仪院士一生秉持的人生信念。他执教50多年,先后讲授过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原理和各门类古生物专题等多门课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和同事们为我国培养了几百名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带出了几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已被提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在教材编写方面,他先后参与主编了《古生物学》《古生物地史学》《古生物学教程》《生物地层学教程》等。在学科建设方面,1960年他与郝诒纯教授一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层古生物学专业,1962年在我国首次开设了生物地层学课程。

在北京地质学院迁校期间,教学科研工作长期难以正常进行,杨遵仪主动请缨去中国地质科学院帮助工作。自1972年8月至1978年秋整整6个年头,年逾花甲的杨遵仪每周3天挤公共汽车到地质科学院上班,协助我国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1901-1989)主持编辑《地层古生物论文集》。指导中青年研究人员工作,不管工作有多忙,他总是有求必应,从未表示过厌烦。一时解答不了的,便带回学校查阅资料、然后及时将答案告诉求教之人。他只想着要赶紧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年轻的同行们,让大批新人迅速成长起来。杨遵仪院士除了给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研究生讲授《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专题课外,还承担了国内一些地质单位的咨询任务,经常外出活动。1978年秋,他应宜昌地质矿产所邀请,赴海南岛石碌矿区考察,解决了有争议的地层问题,与汪啸风教授等合作完成了《关于石碌矿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论文。


946年,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杨遵仪颁发的教授聘书.jpg

1946年,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杨遵仪颁发的教授聘书


1978年到1987年,杨遵仪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地层古生物专业的发展制定了规划和目标。中国对外开放以后,许多地质学科的专业委员会相继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恢复了地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许多地质方面的学术代表团出国所带论文的英文稿或摘要,不少都经过杨遵仪修改或定稿,一部分还请他全文译出。仅参加第25届和第26届两次国际地质大会的论文,就有近50篇是他翻译或经他修改过。他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译文质量,使中国地质科学的新成就能够如实地介绍到国际地学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杨遵仪和他领导的科研集体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属科研项目,其中有7项获国家或部级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鉴于杨遵仪对地层古生物学的卓越贡献,1992年他被美国地质学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1994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颁发的Welbur Cross奖章,用以表彰他在地质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对地球学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1997年获得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地球科学)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以及美国耶鲁大学的克罗斯奖。同时,他被录入中国科学院主编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此后,杨遵仪还不顾高龄先后担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和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球科学》《现代地质》等多种刊物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委,曾长期担任《古生物学报》(前10卷)主编、《地质学报》和《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的副主编,为促进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付出了巨大心血和贡献。

2008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杨遵仪百岁华诞庆祝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2000多名师生与杨院士一起分享了百岁寿辰的喜悦与福祉。当时曾是杨遵仪学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自己的恩师发来了贺信:“47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您仍是我的老师。”这是对杨遵仪院士为中国地质科研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给予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