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工兵英雄”张振智——记电影《金刚川》人物原型

作者简介:杨庆,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博士后。


《金刚川》剧照.jpg

《金刚川》剧照


2020年10月23日,国家电影局组织的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重点影片《金刚川》隆重上映,一度打破票房纪录。该片由抗美援朝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片中工兵连长闫瑞的原型,就是志愿军工兵第10团3连连长张振智。早在1998年的电影《铁血大动脉》中,张振智就已经作为其中的故事原型之一,而电影远不如现实战争残酷,张振智更比剧中角色生动鲜活。


“往上冒是土,往下蹿就干”

——加入工兵部队屡立功劳

张振智出生于1922年,江苏省东海县曹浦三村人。东海县作为苏北革命老区,是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共有1371位东海县英雄儿女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献出宝贵的生命。穷苦出身的张振智16岁就在陇海铁路沿线打工谋生,从小受尽了屈辱和苦难。等到1946年解放军解放陇海线东段,张振智便立刻参军入党,加入解放军工兵部队,在革命队伍中感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兵的“工”字那一竖,“往上冒是土,往下蹿就干”,被很多人称作是最苦、最累、最土、最危险的兵种。而在张振智心中,工兵是最英雄的兵种,修桥开路是最钟爱的事业,他不仅吃苦耐劳、敢于攻坚,而且积极自学新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解决了很多施工难题,短短时间内就荣立三次功。


微信图片_20230620162844.jpg

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上饶,为了畅通浙赣闽三省交通,准备限期建造自上饶到闽北边境的信江桥和前进桥。而负责修建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大桥——信江大桥的部队就是张振智所部。在修建信江大桥的过程中,时任工兵排长的张振智创造性使用抛七字锚、木排打桩法,提高效率一倍以上,节省了几千个工日,为大桥的修建起到了重要作用。张振智也因此荣获“模范指挥员”称号,前往北京出席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1年2月,张振智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战场的张振智和工兵战友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第四次战役中担负高山北侧狭窄险要路段加宽工程,在第五次战役中担负在水面宽达170余米的江段上构筑车炮涉场任务,为大部队打通一条条通往胜利的交通线。张振智因表现突出,在1952年11月提任工兵第10团1营3连连长。


“不用动员,架桥七天七夜没合眼”

——连克难关接通37米“生命线”

时间来到1953年夏,战场接连失利让美军萌生退意,而南朝鲜方面的李承晚坚决反对停战,试图把美国绑在一起继续打下去。为了再给李承晚教训,以打促谈,“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金城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金刚川上的岩里大桥成为我军输送战略物资的必经之路,也是敌方企图断我后路的关键点。美军飞机昼夜不停地轰炸,将大桥炸得支离破碎。8天内搭建物资运输生命线的重要使命,便落到了工兵连连长张振智身上。

面对日均300多颗炸弹倾泻而下的险恶环境,桥要修在哪?怎么修?张振智在细致考察地形后,选择距离原渡口约80米外的靠近悬崖的江面修桥。看到大家的疑惑,张振智解释说:此处架桥绝对在敌人意料之外,且悬崖可以阻挡敌人的炮弹,使炮弹跟石头去碰,同时还可以在悬崖上修建一条小道,弯弯曲曲通向公路以迷惑敌人……连长巧妙而缜密的设计,很快赢得了全连的赞同。选址确定后,原材料又成了问题——附近的山林基本上都被炸毁了,最近的伐木地远在5公里外,中间还隔着炮火封锁区。为此张振智又想出了“抱木泅渡”的妙计,他让战士把伐好的木料披上和江水一样的伪装,只在江面上露出一个带着伪装圈的头,连在一起顺水而下,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翻滚的波涛,这样确保了运输效率和安全。

有了充足的木料,全连官兵便夜以继日地施工架桥。张振智多年后回忆:“大家都心急如焚,一心想着完成党赋予的任务,不需要任何动员和鼓励,全连官兵愣是7天7夜没合眼。”经过巧妙筹划和连续奋战,5月28日,一座低水载重桥横跨奔腾河面凭空而起,较预定期限提前1天建成通车!这座岩里大桥,长37米,共七个节间,深深藏在两岸悬崖峭壁下,除了桥脚外上部结构全是“活”的,想拆就拆,说架就架,飞机不易发现,炮火难以命中,既隐藏又便于伪装。


“你炸你的,我修我的”

——血肉之躯铸就炸不断的“英雄桥”

“敌人飞机扔下一颗500磅的航弹,炸出弹坑2.5米深,坑底直径1.5米,上口直径6.5米,多少个立方的土方才能填满这个大坑?”“直径25厘米、长度1米的落叶松,比同样体积的红毛松轻多少?”“一个普通士兵站在齐腰深的水中,逆水一步能跨多少厘米?顺水又能跨多少厘米?”桥虽然架好了,但张振智深知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于是他又在防空洞里精细测算着桥遭敌损毁情况下的修护程序。一孔桥被炸,只要材料齐备,河底不出现问题,一个排的兵力半小时可以抢修完毕;一个弹坑,要是在50米距离内运土来填,两个班在两小时可以填好……三个小时过去,张振智的小本本上已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预想预防措施。不久,敌人开始了新一波轰炸。在张振智的预先安排下,新桥已伪装成断桥,炸弹大都碰在悬崖上面或飞过悬崖,当桥被炸坏了两孔,官兵又能按照预案火速抢修完毕。新桥初步经受住了考验。张振智还要求战士把炸坏的假桥以伪装方式“修好”,继续声东击西迷惑敌人。

真实的金刚川大桥照片.jpg

真实的金刚川大桥


6月26日下午4点,四架“黑寡妇”战机一阵狂轰乱炸,将7孔桥炸得只剩下了两孔,桥不能用了。此刻前线战役焦灼,弹药物资再不送上去,就很有可能影响整个战役的走向。总部下了死命令——必须在一个半小时内修好桥梁,先送过去一部分弹药!张振智第一个跳入河里,带领全连官兵紧急修桥,平时需要十几个人抬的材料,6个人抬起就跑。官兵们在湍急冰凉的河水中修桥,一发又一发炮弹就在大家身边轰然而起,溅起的水花几米高,张振智头部、肩部多处受伤,也有战士就此牺牲。但是,全连上下没有人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战友们迅速过桥,及时把弹药物资补充到前线!

不久,又一个突发情况出现了:洪水上涨!张振智站在桥中央,发觉桥在抖动。他立刻组织抢险,在每孔桥压上1000公斤石头,使桥平稳。到第二天下午,金刚川山洪爆发,巨浪冲击桥脚。流速骤然增至3.7米/秒,水位每十分钟上涨10厘米。第二孔桥桥脚被冲得直晃荡,两孔桥面陷下去。看到大量军需物资挤在桥头不能过,张振智心急如焚,急中生智,他想到用两爪钉把桥脚和桥桁钉死,再用6块车辙板把桥面低陷的地方填平,并使这车辙板和别的车辙板紧接起来,利用它们之间的拉力,使全桥重归平衡。

历时75分钟, 37米“生命线”终于再次打通!车辆如洪水般向南岸驶去。自金城反击战起,敌人在桥周围200米范围内投下炸弹350多枚,炮弹2500多发,树被打光了,石头被炸碎了,而张振智和他的连队在炮火血海中,以身为桩、以肩为路、随炸随修,以牺牲3人、伤50多人的代价,在岩里渡口屹立起一座打不烂、炸不断、冲不垮的“英雄桥”,直至“联合国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谁言修桥不算战斗、工兵不算英雄?作为工兵战士,张振智在抗美援朝中经历的后方战役,残酷性不比正面战场少一分一毫。在抗美援朝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队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修复了784公里的铁路、2061座铁路桥梁、8100公里公路,从国内转运了260万吨物资,补充了48万支枪,救助了83.8万多伤员。指挥抗美援朝的彭德怀元帅曾说:朝鲜战争的胜利60%至70%应该归功于后勤。美国1975年出版的《百科全书》中说道,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显示了令人惊奇的补给能力”。


“我还要继续战斗”

——“抗美援朝精神”宣讲台上燃尽余热

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斗中,张振智荣誉等身:荣立一等功两次,被评为志愿军二级模范,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战士荣誉勋章”,被原华东军区授予“工兵英雄”荣誉称号。回国后,张振智作为工兵英雄代表参加英模大会,毛主席听到他的先进事迹后,先后两次接见他,鼓励他再立新功。

微信图片_20230620162834.jpg

1982年,张振智光荣离休,在原南京军区第三干休所安享晚年。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发挥余热,为机关和学校作了数百次志愿军事迹的报告讲座,是华东地区有名的志愿军英雄事迹宣传员。2000年,张振智被查出身患肺癌和白血病,家人劝他不要过度劳累,但张老英雄坚持要在讲台上继续战斗,自始至终以饱满的激情作好每一次讲座。“当时中国刚解放,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攻打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我们是坚决不答应的!”每次讲座中谈起抗美援朝,老人依然慷慨激昂,“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2000年10月27日,张老英雄受邀赴南京中央路小学演讲。刚讲了没几分钟,他便倒在了讲台上,再也没有起来,享年78岁。在张振智的老家连云港市东海县,他的事迹被存放入东海樊氏图书馆珍藏。后人张克勤在接受采访时说:“张振智是我的二爷爷,我们跟儿孙后代讲他的战斗事迹,把他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张振智是江苏东海县籍抗美援朝的优秀代表和缩影。仅在1951年上半年,东海县就有5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的热潮,其中1300多人批准入伍,867人直接征战第一线。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青年中,复员920人,伤残91人,牺牲184人,还涌现出阚礼田、徐学胜、李风林、王效农等战斗英雄。70年时光荏苒,炮火印记已深藏在金刚川的江水里,而张振智等先烈先辈书写的英雄事迹,必将彪炳千秋、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