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光岳楼记

最早听说“光岳楼”的名字,是在多年前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朋友十年前从家乡浙江义乌到山东聊城创业,如今已是聊城市人大代表、聊城浙江商会的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朋友对“第二故乡”用情至深,每次说起聊城,都会侃侃而谈,如数家珍。2023年3月5日,我们相约东昌湖,得以首登光岳楼。

光岳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与国内很多古城建有钟楼和鼓楼一样,光岳楼最早建楼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明王朝建立之初,北方局势不稳。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将筑土城改筑为砖城,以作报时报警之需。他用修城余木,建造了一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明弘治九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与太守金天锡同登斯楼,“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光岳楼”之名沿用至今。

古人言一方名胜或一个人的才学之盛,往往采用夸张手法。曹操扫平北方后,欲南征刘表。大军出动之前,大将曹仁贪功冒进,败于刘备新聘军师单福之手。曹操闻讯大惊,问:“单福何人也?”程昱说:“此非单福也,乃是颍川徐庶。”曹操急问程昱:“徐庶之才,比君何如?”程昱答:“十倍于昱。”

微信图片_20230515153003.jpg

李赞与金天锡评说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光岳楼,其修辞方法与程昱夸徐庶之才相似。李、金二人虽极言光岳楼之壮观,但并未说明其足以让黄鹤楼和岳阳楼“望拜”的理由。六百多年来,后人虽沿用此称呼,但都不探究竟。“光”是光大、弘扬的意思,岳,指的是山岳,在山东特指五岳之尊的泰山。此楼有光大、弘扬泰山之德之寓意,可见其志向之高远。

在我看来,光岳楼之所以能让黄鹤、岳阳望拜,其理由有四:

一是光岳楼主楼高33米即九丈九尺,在结构上独树一帜。内以32根通天直上的内外槽柱构成楼的主体,外以一楼围廊和二楼平座构成楼的保护层。整座楼没有一根钉子,采用硕大抹角梁、井字梁,层层环绕叠架,前后左右搭连构结。通过木叠木、木扣木、木跨木、木连木,卯榫搭扣的方式加上通天柱支撑着整个楼阁屹立迄今600余年岿然不动,且从未发生过火灾,无怪乎清代状元邓钟岳将其题名为“太平楼阁”。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首先在高度和气势上就逊于光岳楼。黄鹤楼主楼虽高于光岳楼,但因其名气太大,在历史上多次毁于战火,远不及光岳楼来得原汁原味。光岳楼顶层有“莲蓬藻井”,取五行生克,以水克火之意。有人将光岳楼从未失火的原因归结为是“莲蓬藻井”的佑护,其实真正“佑护”光岳楼的是一代又一代倾心护楼的聊城人民。

微信图片_20230515152932.jpg

二是光岳楼屹立于泰山余脉、黄河之滨、大运河畔、东昌湖中,得山水之便,在地理位置上是濒临长江的黄鹤楼、紧靠洞庭湖的岳阳楼所无法比拟的。从方形墩台底部东侧进入逼仄的梯道,登楼梯过半时,抬头望,可见启功所题“共登青云梯”匾额。该匾额悬于墩台上的敞轩内檐,取李白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之句。第一层的墩台,是用清代临清贡砖铺就的。踏在上面,厚实,稳重,一如聊城人的性格。

三是光岳楼做工之精细、建构之巧妙、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二楼壁画《南巡盛典图》,展现了清朝时期聊城人文荟萃、商业繁荣之景象。“光岳楼”四楼最顶层有四个瞭望口。站在南口、北口、西口,均可见东昌湖,是名副其实的“望湖楼”。清朝顺治年间进士、诗人施闰章《题光岳楼》诗云:“危楼千尺瞰沧溟,泰岱东来作翠屏;拂槛寒星晴历历,侵衣银汉画泠泠。地连朔雪孤城白,天入齐烟一带青;尊酒未酣人欲散,西风黄鹄度空冥。”在诗人的笔下,连东岳泰山,都不过是光岳楼的一道翠绿色屏风而已。

四是光岳楼从建楼之日起,就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楼的底层是一个十字路口,四路畅通,老百姓一年四季天天在楼底下通行。光岳楼每天都在为老百姓遮风挡雨,这是纯粹的景观楼阁所无法比拟的。

光岳楼有四个门,分别为文明门、武定门、太平门和兴礼门。楼以南为尊,复开二小门,东书“凤城仙阙”,西书“阆苑瀛洲”。以仙阙和阆苑来比喻光岳楼,可见光岳楼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光岳楼据说是乾隆皇帝的三十六个行宫之一,其实应为乾隆休息处。乾隆皇帝曾九过东昌,六上光岳楼。

我边登楼边和朋友交谈,他说:“光岳楼几百年来之所以名声不显,是因为缺少一篇像《岳阳楼记》那样能够传以后世的文章啊!”“据说《东昌府志》《聊城县志》和现存碑刻中就记载了120篇咏赞光岳楼的诗文,也许这当中会有佳作,但缺乏传播。”

我俩边聊边从狭长陡峭的楼梯拾级而上。站在光岳楼上俯瞰东昌古城,见东昌湖水天一色,古城建筑挤挤挨挨,那些鳞次栉比的瓦片,仿佛在述说着聊城古老的沧桑和文明!

自古楼以人名,如曹孟德之于铜雀台,王之涣之于鹳雀楼,王勃之于滕王阁,崔颢之于黄鹤楼。一座楼的因缘和一个人的际遇是何等相似!光岳楼自创建至今一直寂寂无名。近代以来,舒同、启功、溥杰、郭沫若等名家先后为光岳楼题写了匾额和楹联。其中有一联为我的浙江前贤丰子恺先生所题,联曰:“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强大祖国文物永昌。”对联首末两字连读为“光岳极昌”。正是这些名人笔迹构成了光岳楼深厚的文化底蕴。

登光岳楼远眺,南面可见摩天轮、南城门、万寿观以及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西面,东昌湖风光尽收眼底,波光粼粼,水域宽广,东昌大桥似长虹卧波,雄奇壮观,西南方向可见水城明珠大剧院以及在原址上复建的西城门;北面可见聊城新城风貌以及抗日名将、民族英雄范筑先的故居;东面是聊城自古以来最繁华的街道楼东大街,东北方向有始建于北宋时期的护国隆兴寺。

也许因东昌古城有湖水环绕之故,六百多年来,光岳楼不但保存完好,而且一直受到聊城人民的喜爱。人间烟火气萦绕着她,鼎沸的人声簇拥着她,一代又一代聊城人依偎着她,南来北往的游客赞美着她。光岳楼是幸福而内敛的。她不慕虚名,老成持重。不以有名人题词而沾沾自喜,不以实至而名不归而顾影自怜。

微信图片_20230515153010.jpg

光岳楼,一直默默地守护着鲁西平原这一座古老的城市,见证着聊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诚如一位当地人士所言:“黄河的雄壮、大运河的繁华,塑造了聊城人包容谦和的气质;仁爱忠信的齐鲁文化、慷慨悲歌的燕赵遗风,铸就了聊城人崇文尚义的精神特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光岳”二字,虽与“观月”谐音,但比观月更具思想内涵,因为在光岳楼上可观山碧水清,观日月经行,观古今气象,悟人生真谛。登楼者在登高望远的同时,不但能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而且可饱览今日聊城高楼林立、市井繁华的风姿。

光岳楼,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江山留胜迹,当我辈复登临之时,是否应该想到——斯楼如师,仿佛在昭示着我们:要做一个“光岳”之人?

(作者系山东省聊城市浙江商会总顾问,中国摄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