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蔡德练宅的故事

蔡德练宅3.jpg

在五店市传统街区进士路,有一座网红民宿相遇客栈,许多来晋江特别是到五店市传统街区务商、休闲的外地客,都争先预订入住。甚至有不少晋江本地人也会突发兴趣,前来体验一番。

这座民宿的楼房,在五店市传统街区内被称为“蔡德练宅”。原不属于五店市传统街区,因安海镇区改造,2012年才从安海鸿塔社区迁建而来的。类似从外面整体搬迁来的建筑在五店市传统街区有八座,蔡德练宅是第一座。由此也创造了晋江城市改造“和谐拆迁”的“晋江经验”,创造了乡村改造中保护古民居的“晋江经验”。

这座蔡德练宅的历史很短,却因为这次搬迁,流传着一个建业与守业的故事,引人注目。

楼房的原主人蔡氏三兄弟,早先住晋江萧下前埔乡,老大蔡德练,老二蔡德蔗,老三蔡德梨。自本全家以农为生,因生活拮据,20世纪30年代,老二蔡德蔗在兄弟姐妹的支持下,跟朋友相随,漂洋过海,往缅甸谋生。初到异国他乡,蔡德蔗先到山巴(山区农村)从事农副产品买卖。待积累了一点钱后,再在仰光置业,主要从事花生油加工和贸易,后来才成立了源昌贸易公司。但当时的缅甸政府对华人华侨的经营活动管理很严格,蔡德蔗时常受到当局限制,有时还会遭受被没收财产等困厄。

1950年,蔡氏三兄弟的母亲有机会出国去缅甸与蔡德蔗会面。她是带着热切的愿望去的,她要劝说二儿子蔡德蔗回乡建业,一是尽早改变家中的居住窘境,二是可以光宗耀祖,三是以便蔡德蔗日后落叶归根。事业刚略有所成的蔡德蔗不但没有忤逆母亲的心愿,而且颇有见地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建业,不要建在乡下,还是建在毗邻家乡的安海镇区这样的街市为好。而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为吸收外汇,也正在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建业。蔡德蔗为了报恩家中,先后为母亲、兄弟、侄儿、外甥办手续移居仰光,并着手建业之事。

1955年,蔡家顺利地在安海镇区找到了厝地,蔡氏三兄弟开始了一砖一瓦的营造。老二蔡德蔗陆续将建业的费用汇回家,老大蔡德练、老三蔡德梨在家协力兴建。据说那时外汇只能先汇到泉州,再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纸币面值低,每回到泉州去领钱,都要带着米袋去装。蔡德练、蔡德梨都不识字,但为了建业,总不惜东奔西跑,探问哪里有好的工匠,通过实地察看,才决定聘请。建房时雇请了两帮惠安工匠,各做一半,让他们比拼谁的工艺更好。图纸设计吸纳当地民居的优点,建材也都是选用优质木材、上等砖瓦和灰石。


蔡德练宅1.jpg

蔡德练宅5.jpg

很难想象,在家的两位不识字的兄弟翌年就能按海外蔡德蔗的要求,建造出这座安海当时少有的侨建番仔楼,十分风光。

房子初建成,蔡德练、蔡德梨感念兄弟蔡德蔗的情意,就请人在大门门柱上镌了一对冠头联:“德培玉树三株茂,蔗植仰光数转甘。”既体现蔡氏三兄弟齐心建业,又突出在海外仰光奋力拼搏的老二汇款建业的功绩,同时还期望好日子就像吃甘蔗一样,越来越甜美。

不过,当时因为建房经费不充足,最初只装修一楼6间,刚好能解决临时居住。20世纪60年代,蔡德蔗又汇款装修了二楼6间。而下落的间隔长期未能完成,一直到1978年蔡德蔗回来探家,才全面完工。这座楼房,从筹划、选地、开工到建成,前后用了近30年时间。其实,这种现象在以前的晋江比比皆是。蔡德练宅的建业过程,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蔡德练的儿子蔡世居先生回忆说,楼房初建成后,蔡德练、蔡德梨两兄弟搬到安海镇区开始了街市生活,但遇到的问题、难题甚多,最主要是三餐温饱。家中的钱全都用在建楼房上了,日常生活要另行解决。因此全家都行动起来,有的做临时工,有的讨小海,还有的割海草当燃料烧饭,上旱地翻剩下的小地瓜当食粮。这种生活状况延续了好多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家两兄弟有了固定工作和收入,才稍微得到改观。

但换来了最好的结果是,家中大小孩子都能到街市学校读书,大部分上了初中、高中,甚至考上大学,成为有文化的一代,过去文盲的家庭在下一代不见了。现在家族中人,有的在生意场上打拼,有的当教师,有的做财会,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在各行业中发挥作用。海内外后代开枝散叶有100多人,海外的主要在缅甸、新加坡、美国,保持着密切联系。

2011年,安海镇区开始拆迁改造,这座楼房也在拆迁之列。但它是海内外蔡氏三兄弟共有财产,须三兄弟后代共同商量,尽管鸿雁频飞,毕竟跨越时区,难免不能按时签约。况且,这可是“摇篮血迹”,存留着家族艰辛建业的印记和后代成长的足迹,谁能舍得?蔡德蔗之子蔡有财回来了,向安海镇拆迁办递交了保留楼房的申请书。而恰恰在这段时间,晋江市对保护拆迁区中的文物和风貌建筑有了政策,建议将这座楼房整体搬迁到五店市传统街区。


蔡德练宅2.jpg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铅海和民俗专家粘良图介绍,为了保护这一座闽南典型的番仔楼,施工单位在拆迁前实行全面、多角度拍照、制图,作为拆迁重建的参考资料。这座楼房的砖雕、木雕花样繁多,加上早期砖材与现代砖材尺寸不一,颜色有异。为了保证恢复建筑原貌,施工单位对主要部分每一块砖头都作了编号,在重建时根据编号,对位安装,可说是煞费苦心。

蔡世居先生告诉我,这座楼房搬入五店市传统街区后,命名“蔡德练宅”,得到尽心尽力的保护,海内外后代和亲朋好友十分欢喜,至今已有上百人次家族亲人到五店市传统街区参观。其中海外亲人中已有5人回国参观,包括旅居美国的蔡博士和蔡德蔗的长女。他们在蔡德练宅与家乡亲人合影、叙谈,相信今后回来寻根谒祖的人会越来越多,蔡德练宅成为家族和睦敦亲扯不断的纽带。

蔡德练宅4.jpg


据林铅海、粘良图整理的相关资料显示,蔡德练宅为二进五开间二层砖石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96.18平方米,建筑面积592.36平方米。底层单塌寿,石大门,门匾镌“莆阳衍派”,即蔡氏家族的郡望。除了大门镌蔡德蔗的冠头联外,左右又各开一门,匾镌“曰苟”“于斯”。“曰苟”两字取于《论语》:“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意思是,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的人,差不多就知足了。“于斯”两字取于《礼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意思是,好一座房屋,一家人安居于此,歌唱也在这里,哭泣也在这里。其他外门顶上均有灰雕匾额,书写“海曙云霞”“紫气东来”“安居乐业”“居仁由义”“松茂竹苞”等祝颂词句。由此可以看出,蔡氏兄弟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传承着良好的家风。托人所选的这些家风家训名句,正是他们家族的幸福追求。

蔡德练宅面墙以白色条石为墙裙,红砖镜面墙。砖雕花样繁多是这座楼房的建筑特点,有“四角风叶套心花”“捆头人字”“万字西框”“五云香线”等多种花样。二楼顶部有叠涩出层,砖柱顶部也作叠涩出层。在继承传统建筑形式之外,兼用阳台、冠顶拱门、几何图案窗顶等西式建筑元素。而门路红砖对看堵上面,采用了彩色进口瓷砖(日本或台湾地区制造的彩色瓷砖,也称“马约利卡瓷砖”)作装饰。

二楼室内多有木作,厅堂的枋圆、栱斗、方筒,下厅牌楼的连栱叠斗,房间笼扇的堵头多见雕饰,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有寓意年年有余的鱼、万象太平的象、多子多福的石榴、福寿吉祥的桃子、瓜瓞连绵的金瓜、富贵吉祥的牡丹、全家团圆的香橼、福禄满堂的葫芦,还有象征文明之象的琴、棋、书、画。

蔡德练家族在海内外晋江人中并不显赫,或许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家族。而恰恰是这样普通,才最能说明晋江人同心合力、拼搏建业、执着守业的韧性和精神。这就是流淌在海内外晋江人血脉中的“晋江经验”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