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北山随感

图6.jpg

太原市北山生态园,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授予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北山生态园不仅展现了北山地区的脱贫成果,更是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植树造林的生态建设的思想。多年来,太原的种树人,把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与习总书记植树造林的倡导结合起来。太原北山的这片森林,是种树人绿化荒山、突出春花秋叶的一处大美风景。唐代有个山西诗人王绩,在《野望》 中写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描写了山林的清幽秋景。在闲逸中,行走在树林中的人带着彷徨和苦闷。王绩在首联中,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描写抒情;颔联写树和山,显示出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动词“驱”“返”“归”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托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我和山西有很深的渊源,再次来到山西,看到北山生态园的地形条件,突然想到,也许疫情结束后,这里可以建成杏花沟、苹果园、山楂园、枣园、核桃园等高经济价值的花园、果园和草药园。随着旅游活动的展开,生在其中的种树人和游客,是不是也能生发出王绩长歌怀采薇一样的情怀?


图8.jpg

北山生态园以前叫“太原市北山义务植树基地”,位于太原市北部棋子山南端,占地面积约 10万亩,地跨两县区和六乡镇,是太原市北部的生态屏障。北山生态园与吕梁山的云中山脉接壤,左邻太行山的系舟山脉,北靠棋子山,南临汾河水,地跨两河流域(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东、西、南敞开,平均海拔 1000 米左右,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高温期与多雨期时节,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50 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 14℃左右。这里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有低压槽出现。冬季强劲的西北风,对市区环境影响明显,导致周围生态脆弱。

张爱平一家人将近20年坚持植树造林,从曾经的荒山野岭到如今的绿满山野,感动了很多人。从张家人植树的情怀里,我渐渐明白,种植也是一种生命的绽放过程。在荒山里,张家三代人对绿树成荫的期待,就如一种对永恒的期待。当绿树结出一种果实的时候,发芽,成长,繁茂,果实就会被格外重视。辛苦的栽种,在这个时候既光荣又沉重,而奉献会在荒芜里生根发芽。我这个多年被困在钢筋水泥里的人,早年对山野格外的向往,此刻走在北山里,一眼望去的绿色,如同悬在树林里的花瓣。

北山生态园有社会各界的义务植树基地。随着互联网对北山生态园面向全国的宣传,三晋文化和山西精神,也进一步向世人展示。张爱平的爷爷张仁智,对种树情有独钟,与树木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是当年山西省的植树模范。受爷爷影响,种树的梦想在张爱平和父亲的心底生了根。2004年,山西省拍卖“四荒”地,张爱平的父亲张三迎,带领全家人从吕梁兴县老家来到太原,用积蓄在阳曲县阳坡村附近的棋子山以购买荒山、荒沟、荒坡、荒滩的形式,在阳坡村购买荒地1500余亩,开始整地种树、绿化荒山。从无树、无路、无水、无电到爱心人支持,实现绿化,让千亩荒山变绿洲。当时山高坡陡,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交通闭塞,水源也不足。张家人举全家之力,召集亲朋好友和义工,从整地修路到拉水捡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十年绿化造林千余亩。培育种植各类树苗80余万株,初步实现荒山变绿洲的梦想。哦,走在北山的森林里,突然想在绿荫里抒情,在寂静的绿色里摘些葡萄酿壶酒。

张家人热爱种树,不仅是个人的自觉,也受前辈的影响,栽种是一种继承,甚至是一种移植。城市的无序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恶化,导致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空气、水、噪音及人与动物的相互污染,致使城市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植树造林是保护动物安全,市民观赏野生动物是生态文明的要求。沿阳曲北段前行,沿途路旁矗立的都是义务植树的牌子。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太原阳曲北山生态园的大幅标牌,非常醒目。

走在去往北山的路上,我身体里似乎有了数不清的绿叶和果实。端详太原市城外的旷野,一棵树有一抹倒影。生长是过程,结果是归途。春天是靠近森林的一个好时节,在最容易获取绿色的时候,呈现希望,才会生发欣喜。此后一切随绿树安排,冥冥之中,透过北山生态园,我似乎看见了山西的片片绿景。


图3.jpg


基地负责人张爱平认为:北山当年种得最多是侧柏,是因为其耐旱,容易存活、苗种便宜。后来栽培的樱桃、核桃、海棠、杏等属于经济林。山上的药材树有连翘和山楂,陆续栽培的还有刺槐、国槐、山桃、紫叶榆和紫薇等观赏树林。也就是从2004年起,身为公职人员的张爱平,将全部业余时间都留给了这片荒山。远离闹市,耕于荒山,张家人的坚持始终如一。种树,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成了一种精神。种树是一种磨炼,有了这种磨炼,种树人就会生发出抵抗困难的能力。

从北山生态园谈乡村振兴,我的欣喜,更多的来自于我是一个欣赏安静和隐居生活的人。行走在北山,天生的敏感,让我居然没有办法忘记山西诗人王绩。一个人行走在北山,如同一个人回忆古代的山西诗人,不能和别人分享,只能自己在山林间幻想。王绩是个骨子里风情万种的诗人,从唐代一直到现在,迷倒了多少对隐居生活充满好奇的人?虽然北山生态园的绿色产业还没有形成,生态文明传播力度还不强,如今还没有与城市居民的绿色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不明显,家族资本和社会力量可持续发展后劲乏力,生态园没有固定的收益,对当地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但是,不影响喜欢安静、喜欢追寻绿色森林的行人对果园和春华秋实的向往。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优势。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多少年来,源于山西的各类艰苦奋斗的精神事迹很多,如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是勤劳勇敢的山西人的精神财富。北山从荒山秃岭到满山苍翠,正是山西精神的弘扬。以北山种树精神为教育基地,建设山西精神传扬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而相比于城市,我更钟情于乡村,但我又如此迷恋森林。人的骨子里大约有一些天生的东西,比如寂静,比如对绿色的向往。

挥锹铲土、栽下树苗,每个种树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张家几代人的种树梦想,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下,必将结出满山的山西果实。路过的人,如果参与其中,对我而言,无疑是幸福的。从城市的高楼望出去,看得到北山树林,看得到蜿蜒的马路和树木。身在高楼之间的北方人群,看见树木是欣喜的,当欣喜成为一种常态,也就由着自己对森林生发出一种喜悦了。来北山生态园乘坐的汽车,好几天停在路边,我在此停留,居然想不起自己的车子?想着在北山看风景的人和在城里水泥马路行走的人,沉醉于森林有自己的树种,也许就是幸福本身。人如果身在森林中,而又想把自己再次投入城市中,未尝不是画蛇添足的事情。一个欣赏别人种树,自己又不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如同戏谑。我戏谑地看着自己对森林的向往,戏谑地看着自己走在北山的绿色里,戏谑地看着自己的灵魂和肉体的对峙,戏谑地回想着自己在城市的缺失。

走在北山生态园,生发出一份欣喜。一个对森林充满幻想的旅行者,生发出对振兴乡村的希望,生发出对山西精神的传扬。不是北山让人留恋,而是春华秋实让人感悟,人生重要的感悟,都是从寂静中来的。走在北山,让这树木和我认个亲,春意袭来,免不了要问一句:借着乡村振兴的契机,我们能否重新来一次绿意盎然的旅行?

图片提供/张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