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彭士禄:中国核潜艇之父

海陆丰是广东著名侨乡,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约百万人。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的核潜艇之父——彭士禄。

试问大海碧波,

何谓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

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

尽付无言高歌!

这是著名词作家阎肃在2014年为中国核潜艇设计专家黄旭华院士写的赞词,我认为这首词同样可以献给所有新中国的核潜艇人。他们的名字迟为人知,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比较巧的是彭士禄院士与黄旭华院士既是老乡,又是同事,他们都是广东汕尾人,又共同为新中国研发核潜艇。黄旭华院士主持核潜艇的设计,而彭士禄院士则是核潜艇的动力研发工作,他们与核潜艇研发团队的同事们,通力合作完成了新中国的核潜艇事业。

年轻时期的彭士禄.jpg

年轻时的彭士禄

名列“感动中国人物”的彭士禄,在他小的时候生活是异常艰难的。他出生于汕尾市海丰县,三岁时,母亲遭反动军阀杀害,而后被送到了革命群众家寄养,先后辗转去了20多户人家,最后才被敲定,送到红军队长陈永俊家,由他的母亲潘舜贞抚养。但几年以后连同潘舜贞一起,8岁的彭士禄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送到了监狱。两年后,出狱的彭士禄在潮安当起了乞丐,生活过得颠沛流离,可一年之后他又被抓进了潮安监狱。1942年,17岁的彭士禄自愿报名前往延安当护士,他每天给伤员病号端屎端尿,洗衣喂饭,因为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突出表现,被评为模范护士。在此期间,他患上了肺结核,组织将他调离医院,派他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但是由于是从小地方出来的,刚到学校的时候,他连三角函数都不懂,经过刻苦的学习,成绩很快就提升了,组织上让他去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他安心学习。因为当时得了肺结核的缘故,血都咳出来了,尽管如此,骨瘦如柴的他还是天天申请去前线。他20岁时,因为表现突出在预备期间,直接转为正式党员。解放战争期间,他在焦化厂工作。解放后,他先后在哈工大和大连大学学习,被保送到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留学。在6年时间里,彭士禄通过自身的努力,36门课程有33门均为优秀,在毕业时以全优成绩获得“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的称号,两年后以优异的学业回国,开启了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彭士禄(前排右一)等中国留学生与苏联同学合影.jpg

20世纪50年代中期,彭士禄(前排右一)等中国留学生与苏联同学合影

彭士禄说他的一生只有核潜艇和建核电站,在1955年一条巨大的“黑鱼”从美国新伦敦潜艇基地启航后,仅仅用了90个小时就航行2200海里,抵达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潜航速度超20节,这是之前的潜艇技术远远无法完成的目标,而这也就是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出现立刻就引起了大国军界的高度关注,由于采用了核动力,潜艇的航程和隐蔽能力大大增强,再配上已经成熟的战略核武器,这意味着水下打击力量将成为改变大国之间军事平衡的重磅砝码。有军事专家曾经说过,只要有一艘战略核潜艇,就可以让一个现代化国家退回石器时代。而在鹦鹉螺号出现之后,美国立即着手制定军用核潜艇研发制造计划,另外一个大国苏联也不甘落后,核潜艇发展计划空前庞大,很快全世界每一个大洋底下都隐藏着这种致命武器,犹如抵在咽喉上的匕首。当历史的指针指向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正在经历着空前严峻的安全威胁,在南部越南战争已经爆发,美军遮天蔽日的战机将南部邻国城市、农村甚至雨林炸成一片火海。在西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边境战争,北部边境陈兵百万,更致命的威胁是东部,由于当时新中国海上力量较为薄弱,敌视中国的对手几乎可以逼近海岸线边缘,造成致命的威胁。

在这样一个危机的环境,中国对于核潜艇的研发计划还没有任何的计划。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工程启动,中国代号09的第1个核潜艇工程上马,一位40多岁的共产党员在不久后被任命为这一工程的第一位总工程师,国之重器系于一身。世界上两大军事集团同时开展最严酷的技术封锁,国内的资源和人才极为匮乏,国内经济困难连吃饱饭都成为问题了。彭士禄院士和他的同事们满怀激情,遵循着科学原则,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刚开始人们还寄希望于苏联,希望苏联能够给予帮助。但是苏联没有答应,苏联当时的领导人说:“核潜艇所需的技术很复杂,中国人是研究不出来的。”这句侮辱性极强的话,仿佛给中国的核潜艇事业画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号。但中国没有放弃,彭士禄团队受命主持研制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他的团队对核潜艇的印象只停留在几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图片和一个玩具核潜艇上面,中国对核潜艇的技术几乎为零,外部的帮助也没有,研制核潜艇的事业非常曲折。但这并没有使彭士禄团队放弃,没有资料,那就参考国外核电站搞研究理论方案设计;缺乏专业人才,就边研究边打造人才队伍。为了验证一个参数,他们常常不眠不休的轮班换人,夜以继日的辛苦好几天。作为核潜艇研制的总负责人,彭士禄带头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他说:“科技人员最珍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是效益,是财富。有些问题只要赶快定下来,通过实践再看看,错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这比无休止的争论要高效的多。”

87c7f27479344a2298806d49282005ac.jpg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

彭士禄(前右二)到工厂调研.jpg

彭士禄(前右二)到工厂调研


很多需要数据计算,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先进的计算仪器,于是彭士禄带领自己的团队,硬是用计算尺和手摇计算器算出十几万个数据,最终确定了核潜艇所需要的100多个关键数据。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核动力装置上面的基本参数设定已经被彭士禄完成了。在团队里,他的绰号也被称为彭拍板,原因就是因为他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情确定下来。在核潜艇进入安装阶段的时候,彭士禄一反常规决定要制作水上和水下两套设备进行测试,他的这一想法直接让我国的核潜艇早诞生了两年。

1970年12月26日,这是一个令全世界都十分震惊的日子。核潜艇长征一号缓缓地驶入大海,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核潜艇技术的国家。这艘核潜艇从小部件到大的机器,没有用国外进口的一根螺母,全部都是我国自主研发。

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58岁的彭士禄,又亲自挂帅出征。国家决定在广东发展核电,于是他便欣然受命,带领自己的团队,在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完成国家的核电事业。在同事担忧他的身体时,他也只是一笑:这辛苦算什么?如果核电站早日建成,那就太值了。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必胜的决心和争分夺秒的奋进,最终高效率地完成了国家派下来的任务。

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厂房.jpg

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厂房

之后,彭士禄又不断参加到我国核电站的开创、研究建设和管理中,秦山1期、2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核电事业的开创和安全,无不凝聚着彭士禄院士的心血。实现和平运用核能是彭士禄等核动力专家的心愿。由于核潜艇制作作为国家最高机密,参与核潜艇制作的人员名字也是保密的,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没有人知道他们正在从事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直到数十年后,隐姓埋名30年的彭士禄才作为中国核潜艇第1任总设计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有人称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对于这个称呼他是坚决不同意的,在他看来他只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2017年,彭士禄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但他却将全部的奖金捐献出来,作为人才奖励的基金,奖励在核动力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他的女儿开玩笑戏称,如果将他获得的这些奖金分一点儿给她多好。但是彭士禄教育孩子说:自己荣获的这个奖金是国家的,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到现在应当回馈给国家。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是因为属‘牛’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除了作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外,彭士禄还有另外一种身份: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驱、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彭湃的儿子。正是有了父亲这种矢志不渝奋斗终身的理念和信念在血脉中传承,所以即使在造核潜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彭士禄院士依旧不畏艰辛,不怕困难,在摸索中前行,终于铸就了国之重器,名垂史册。

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在《英雄核潜艇》的歌声中,他完成了最后一个遗愿,将骨灰撒向大海,永远守护祖国的海洋。从烈士的遗孤到中国核潜艇之父,他陪着中国的核潜艇一起成长,将生命奉献于中国的核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好像海中翻腾的浪花一样,卷起的层层波浪,承载着中国的核潜艇不断前行,护卫祖国,一路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