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小人物的命运史——中短篇小说集《无影无踪》自序

微信图片_20230215111403.jpg

本书收入的是我最近十年在文学期刊发表的部分中短篇小说。题材集中在我度过整个青春时期的“江洲”。其中的中篇小说《那时明月》在《北京文学》刊发时,评论家归类为“知青题材”。我颇荣幸。事实上,小说中的那拨儿“城里人”并没有“知青”资格。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陆续有一批批因为各种原因成为“城市闲散人口”的人被动员到农村“自食其力”,报上的口号是“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这些人被所到之地怀有种种疑虑,被1968年开始大批下乡的知青看作非我族类,在后来的知青大返城中,他们不在知青政策包括的范围。1964年我初中毕业,被学校动员进了这个行列。在长江中下游的一个沙洲上的农场种了近十年棉花。与我同去的许多人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近年来先后故去。

我能离开那里并且最终回到省城的老家,是因为写作。但无论是情感还是精神,几十年来,我从未走出那个像一片漂浮的落叶一样浮在汹涌的江水上的小沙洲。那里的一切:人,事,物,始终是我写作的主要对象。


1.jpg

作者自画像

一九九〇年我以那个沙洲为背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梦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在书的扉页写了几句话:

谨以此献给/爱过我和我爱过/恨过我和我恨过/生着的和已故的/所有的男男女女

最近十年来,我在全国许多文学期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题材集中在我度过整个青春时期的“江洲”。这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可以看着《梦洲》后传。略有调整的是,长篇中的“梦洲”改作了“江洲”,体裁改为了便于叙述的中篇和短篇,作者跟其中各色人等一起,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现在,我把写在《梦洲》扉页的几句话重申一遍,表明我的依然如故。

囿于思想和表达的能力,我从来不奢望小说主题和艺术的重大深刻,只是尽力为我所在群体中的小人物立传,写我们的爱恨生死喜怒哀乐,写我们对命运的卑微的顺从和渺小的挣扎,由此传达生活中永远不会缺失的善恶美丑、人情冷暖以及希望。

书稿编好,颇有感慨。在半个多世纪的写作生涯中,文学一直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忠实地支撑和充实着我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获得一种平凡的价值。我因此对文学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能与本书读者分享对文学的热爱,是我莫大的荣幸。

借此机会,感谢所有在我艰苦的文学跋涉中给予我莫大帮助的朋友们。

(《无影无踪》已由中国言实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