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归侨巾帼英烈——陈康容

作者简介:张薇,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未标题-3.jpg

陈康容

1915年,一个缅甸华侨家庭诞下一名女婴,她童年时期侨居缅甸,家境优渥。15岁时随父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其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妇女运动、宣传爱国思想。不幸的是在25岁的大好年华,被国民党顽固派残酷迫害致死。她就是被称为“金丰大山红杜鹃”和“最美爱国侨姐”的缅甸华侨女英烈——陈康容。


随父归国,进步思想开始萌芽

陈康容,福建永定岐岭霞山村(现下山村)人。如今的岐岭乡下山村被誉为“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基点村,早在1950年春,村中就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塔。据当地村民称,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村级革命烈士纪念塔。霞山村自1927 年成立党支部以来,人民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斗争、不屈不挠,涌现出诸多英雄人物,抗战时期英勇就义的陈康容就是其中之一。陈康容的父亲陈锡梅早年留学日本,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失败后,侨居缅甸以经商谋生。1930年,陈康容跟随父亲回到祖国,进入侨领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读书。陈锡梅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是爱国人士,陈康容早年深受父亲影响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在中学期间又受革命师友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进步活动,毕业后顺利考入了厦门大学。


放弃安逸,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1934年,陈康容高中毕业后为避免引起敌对分子的注意回到了缅甸,在仰光华侨女中执教,其间积极参加当地的爱国华侨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春,红军独立第8、9团在永定下洋月流胜利会师,张鼎丞指挥部队与粤军作战。战后,部队活跃在大溪、南溪、古竹、陈东一带,开辟了以金丰大山为中心的永东游击根据地,为此后成立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机关设在金丰大山的雨顶坪奠定了基础。面对国民党调集的数支正规军和地方武装近10万人连续对共产党人展开“清剿”,闽西人民为保卫苏区革命果实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英勇奋战。当时国内局势变得愈发紧张,心系祖国的陈康容见国内抗日情绪日渐高涨,毅然决定回国。于是,在1936年重返祖国,进入厦门大学读书。在校期间,陈康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厦门工委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文化宣传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0月26日,日军占领金门,揭开了侵略福建的序幕。陈康容父亲为了保证陈康容的生命安全,在缅甸为其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但一心救国的她拒绝赴缅,坚决活动在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线。


利用爱好,广泛开展抗敌运动

陈康容擅长歌舞,在校期间参加抗日歌咏宣传队,用一首首抗日救国歌曲和一幕幕戏剧向广大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据1985年9月出版的《厦门妇运史料》署名为“克里”的回忆文章称:陈亚莹(康容原名)认为抗日救亡运动并不只是男子的事,女人也是匹夫有责的。在厦门抗日歌咏队里,她与队员李英深入到群众中,以歌曲宣讲东北沦亡下民众悲惨的故事,号召民众:“抗战要大家一条心,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前线⋯⋯”1937年11月,党组织送她到龙岩参加中共闽西南特委第一期训练班学习,结业后,留任第二期训练班文化教员。此后,陈康容先后加入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分会、厦门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慰劳工作团,并担任宣传股长。她带领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的热血青年和妇女走上街头,教唱抗日歌曲,进行抗日救亡演讲,演出抗日救亡戏剧,深入社会办妇女夜校,激励群众起来参加抗日救亡。

陈康容不仅能歌善舞,还有着良好的文学功底,爱好诗歌,文笔犀利。她曾与好友陈鹭岛以及著名进步诗人蒲风、童晴岚一起组成了“中国诗歌会厦门分会”,并出任总务,出版《厦门诗歌》创刊号。《江声报》编辑谢怀青曾这样评价她:“陈康容不仅是个诗人、爱国救亡者、革命者,还是厦门妇女运动的先驱。” 她还以“胜子”为笔名,在《星光日报》副刊“星星”“实艺”栏目及《江声报》《晨光报》上发表数篇抗日救国的文章。1937年9月26日,福建省抗敌后援会厦门分会宣传部《抗敌导报》创刊号上,陈康容发表了《厦门妇女怒吼起来了》一文,对妇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唤醒了广大爱国妇女的抗日热情。


返回岐岭,深入农村进行群众宣传

1938年3月,新四军二支队离开闽西开赴苏皖抗日前线。特委派陈康容回老家岐岭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工作。陈康容在党支部介绍下,化名陈容到福建岐岭小学任教,并担任支部宣传委员。她以岐岭小学培文馆为阵地,以教员身份开展运动,建立了岐岭青年抗敌同志会和岐岭抗敌后援会,创办妇女学校并成立宣传队,自编抗日宣传歌曲,开展了蓬勃的抗日救亡运动。陈康容利用课堂、墙报、集会、演讲等形式,号召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宣传党的抗战路线、方针和政策,发动群众为支援前线捐钱捐物。她组织抗日救亡剧团,演出《打倒卖国贼》《抓汉奸》《放下你的鞭子》《大刀曲》等一系列深入民心的抗日舞台剧,演唱《九一八》《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全身心投入到群众宣传和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9年春,陈康容与中共闽西特委宣传部负责人黄会斋结婚。同年秋,她被调至中共闽西特委机关工作。同年,中共岐岭支部书记陈荣松不幸暴露共产党员身份,随即被迫转移到金丰大山开展游击斗争,党组织接下来工作的重任落到了宣传委员陈康容肩上。当时丈夫黄会斋调往闽南工作,她则重返岐岭乡,负责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她秘密着手组建一支游击队,准备以武装斗争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国共两党斗争越来越尖锐,陈康容接到上级通知让她去避一避风头,但她无法割舍年幼的孩子,没有上山。1940年7月16日,日军两艘航空母舰、6艘军舰等海上力量直逼深沪湾,数架敌机在永宁各村落疯狂扫射,大炮不停地向周围村庄猛烈轰击,登陆福建的日军一路烧杀淫掠,肆意践踏我国领土。这些侵略暴行让陈康容这样的爱国人士更加坚定了抗日救亡的决心和信心。


英勇就义,金丰大地留芳名

1940年8月18日晚,国民党顽固派对陈康容的住所实施了包围,并趁着夜色进行突袭逮捕,连夜将她押解到20公里外的抚市(今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进行看押。国民党顽固派一连三晚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毒打逼供,让她说出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详细情况。然而,陈康容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丝毫不为所动,坚定地在自白书上写下“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申正义,岂惧剥重皮!”的壮烈誓言。1940年9月17日,遭受了近一个月酷刑折磨的陈康容依然没有松口,国民党顽固派见劝降无果,将她残忍杀害在了抚市的山墩上。年仅25岁的陈康容本该在最好的年华过着安逸的生活,而一心为国、一心为党、一心为人民的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英勇就义。

1944年11月,中共永定县委为纪念她的英雄事迹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在金丰大山彭坑村专门成立了一支名为“康容支队”的游击队。1945年,闽西各游击队进行整编,“康容支队”并入“王涛支队”,成为后来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的骨干力量。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时,2001年第7期出版的《共产党员》杂志中,陈康容烈士与蔡和森、方志敏、向警予、叶挺、夏明翰、江竹筠、陈铁军、吉鸿昌、赵一曼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烈士并列称为“新中国成立前十大烈士”之一。

巾帼英烈陈康容的英勇事迹代表了无数侨胞的爱国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她的牺牲,向我们昭示了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英雄精神的真实内涵,激励着一辈辈华侨华人,感染着一代代热血青年。她是华侨女性中的佼佼者,带领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女性一同加入抗日救亡运动。她为民族独立、国家和平、人民安定不惜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