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思念故乡过春节

mmexport1672057661758.jpg

我常常会思念潮汕的过春节。

华侨旅居海外,乡音不改,旧俗难忘。新春佳节前夕,纵使相隔千万里,仍不忘寄上“压腰钱”。这份难得的情义,蕴含的是海外儿女对家乡对亲人的牵挂,而随“腰金”而来的只言片语读来更是令人动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承载华侨华人相思的侨批,漂洋过海来到家人身边。潮汕人将压岁钱称之为“腰金”,而更通俗的叫法则是“压腰”,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点,侨批更是承载了满满的祝福与真情。

“春节期间的侨批有一些特殊,侨胞们还会写上吉祥如意的话语”,海外侨胞非常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前夕,肯定要寄钱回家,分发给家中的亲友,哪怕是借钱或赊账,这是他们爱家人的表现,也是他们浓浓中国文化情结的体现。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要清洗干净,谓之“采囤”。

十二月二十四日,就是传说中的“神上天述职”之期。是日,家家户户都要拜“糖桃”。一方红纸,上面用软糖摆成一粒桃子的形态,成为“糖桃”。此物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其“上天说好话,落地保平安”。过年还要拜“老爷”,也就是祭神。祭神的祭品有三样:“红桃发粿”、“鼠壳粿”、“菜头粿”。“红桃发粿”就是用绿豆去壳,然后把豆磨成粉,接着蒸熟,做粿馅料。“菜头粿”就是萝卜糕。

除夕前几天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年货:买鸡、鹅、鸭、鱼肉,添置新衣服,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潮汕特色小吃有很多,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品种更多,比如鲎粿、茨壳粿、粿肉、卷章、牛肉丸、粿汁、七样羹、油粿、粉粿、红桃粿、糖葱薄饼、炸豆腐、春饼、酥饺……。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要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潮汕朥劈和丸子是过年必做的食物,具体的做法是把新鲜的猪里脊肉放到搅拌机里搅拌成肉酱,其中加入生粉,水和冰块,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锅内盛清水,水起泡时,关火并快速把丸子手工挤进水里,让丸子定型,再开火煮熟。朥劈也是同理,只是肉酱中多了一些网纱朥,然后做成块装入水中煮熟,成型后是块状或条状。吃起来香,脆而不腻,口感好极了!


mmexport1672057606145.jpg

过年祭祖,要到除夕日下午。过年,家里已成年有收入的小辈,要给长辈送“压岁钱”,长辈也要对未成年的小辈给“压岁钱”,户户如此,体现了尊老惜幼的美德。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柑桔,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

除夕夜里,家家吃团圆饭。除夕也叫年三十,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年夜饭后便奔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边往嘴里送着大把的零食与糖果,是谓“守岁”,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据说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话,一年之中头脑都清醒。我们几个小伙伴打着灯笼,出去玩,到别人家的院子里拣落在地上的鞭炮,有的回来之后还可以放。当然,如果玩累了,随便到哪家,都会好吃好喝地招待我们。除夕的夜是充满了祥和与神秘。在人们的眼里,从这里仿佛能看到美好的明天。

难忘的年夜总是过得很快。天亮了,村边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原来是醒狮队开始拜年了。人们相互拜年,串门,整个小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

新年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小时候,父亲会早早的来到我们耳边说,快起床吧,过年了,早点放鞭炮。我们便一骨碌地爬起来,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们的便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了。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


downloadfile-1672055848932 (1).jpg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 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年初一看英歌舞。英歌来之前要先点鞭炮,英歌听到鞭炮声就会过来表演。英歌来源于水浒传一百零单八将的人物,表演时穿着古代的衣服。脸上化妆成做大戏的样子,手里拿着双槌有节奏的进行表演。正月初一,店铺大多数都关门了,大人们也带着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担春”(春,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桩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大舅子来到时,亲家要杀鸡宰鹅,热情款待,民间俗语所谓“阿舅来,掠鸡”,说的就是这种风俗。大舅子送来的礼物中,除了大桔子必不可少,还得有数十节甘蔗,大概是暗祝女儿大吉大利、生活越过越甜的寓意。礼物的丰俭程度由娘家经济情况决定,但一般是:刚出嫁的女儿礼物要备得丰盛一点,不然会被亲家看不起;而出嫁已久,甚至是当了婆婆的,就不那么讲究了。女儿家收到这些东西,便分送给亲戚邻里,这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春节里,鞭炮声噼噼啪啪响声不断,除了拜年者匆匆忙忙之外,还有不少老太婆,提着花篮,托着红盘,挨家挨户于门外高喊:“××阿姆,下物食(大妈,送点心来了)。”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媳妇,故此,各家各户都必须出动。从这一风俗中,可以看到潮汕人亲邻睦里的风尚。此外,如果家中有兄弟分家者,送的人就会按户分送。

正月初二,最忙的便是已出嫁的女儿了。因为,女儿们要在初二这天拿着礼品与儿女、丈夫一起回娘家拜年。在娘家吃完午饭后,便要在晚饭前回到婆家。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正月里,潮汕地区都游神祈福的活动,就是把庙里面的神座抬到大街上游行,人们要放鞭炮、烧香、接福。这就是潮州春节的习俗。


mmexport1672105182242.jpg

正月初七,对素食者来说是最好的日子,那天要煮七样羹,七样羹是由七样菜熬成的,七样菜分别是萝卜、厚合菜、大蒜、葱、韭菜、芹菜、春菜熬成的。这是我们潮汕特有的民族风俗。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大家要去买元宵灯,买好后,就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上的降临,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小孩们拿着元宵灯到大街上,从街头走到巷尾,到处都是流光溢彩。到处都充满喜气与欢笑。正月十五这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而又快乐的日子。

潮汕人的过春节是祥和有趣的,她开始了一年的好兆头。我怀念故乡的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