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江夏三记

我没有来过江夏,这个建县有超过千年历史的楚天首县,从书本上知道这个地方,缘于明朝兵部尚书、名将熊廷弼是江夏人,他之冤死是明末震动天下的事件。但终究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江夏的今天,一定是会有书本上读不到的惊艳。

        

“祝你们成功”

江夏区是武汉市第三大的区,面积达两千多平方公里,有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水域占全区面积近一半,还有青山翠岭,真是“半城山色半城湖”!

到湖北经济学院参观,这是一座有115年历史的学校,前身是当年张之洞筹建的新式学堂。张之洞于1903年与张百熙等人制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成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开端。但在此之前,张之洞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93年创办自强学堂(武汉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1896年创办湖北农务学堂(今为华中农业大学),1898年创办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并衍生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武汉5所百年大学,有4所为张之洞创办,比北大、清华诞生还要早!1907年,张之洞离任湖广总督时,湖北已有新式学堂1512所,学生56771人。百年弹指间,学校也经历了沧桑巨变,湖北经济学院现在一届入学学生已超过1907年湖北全省5万多学生的数倍,在规模上与张之洞的学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微信图片_20220915142343.jpg


在参观学院内的楚菜研究院,看到一位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表演烹饪技艺,知道她竟然是全国技能大赛最年轻的冠军!想起当年张之洞创办了那么多新式学堂,但女子是不能入学的,怎不令人感慨?

更令人惊讶的是:江夏区内有22所高校和26万名大学生,使江夏成为“唯楚有材”的人文胜地。

诸如高科技五大主导产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如雷贯耳。仅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有七个!去参观开发区上汽通用公司、博世华域公司,后者是专生产汽车转向轴的产业,其高科技自动化的先进程度令我大吃一惊:五千多平方米的生产线,包括车铣刨磨等,只有两个工人和六个技术员!而这家企业所拥有的世界级先进生产线共有二十八条之多!

我当年初中毕业后分配到工厂,干过焊工、磨具钳工、线切割和电火花自动车床,后来调到科室。工厂曾经为打通产品出口,迎接外国专家来厂考察,要在一个月之内建成一条产品组装流水线,挑选18名青工来完成挑战,我是科室中唯一被选上的。按期完工后,引起轰动,北京日报还专门派记者来采访,登在一版头条。现在想来,这条流水线与自动化是有天壤之别的。那时对自动化的概念是认为遥不可及的,而现在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制造业种类最全面的国家,若自主知识产权再飞跃上新的层楼,前景更会更加灿烂辉煌,更加令人惊叹!参观中和湖北作家刘醒龙先生极有共同语言,他当年高中毕业分配到工厂当了车工,对此兴致盎然,与我相顾赞叹。我对醒龙先生说:那车间里飘来的机油味好熟悉啊,他称是,但说现在的机油也是高科技含量,已非当年故物了。


微信图片_20220915142329.jpg


江夏给了我很多惊奇和惊喜,参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此为灭活疫苗主产地,82天研制成功,现年产已达十亿剂。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仅有研制出灭活疫苗的国家。做为中国人,自豪之情当然是油然而生,武汉的抗疫大会战和武汉研发疫苗,都是“当惊世界殊”的奇迹!腾讯软件研发中心也落户在江夏,我惊诧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很多原来都出自这里……

几天的行程不可能全面窥见江夏的一山一湖、一街一镇、一草一木和方方面面……但点点滳滴已使人不由得不衷心点赞。

1958年,周恩来到江夏五里街视察,欣然挥毫写下“祝你们成功”五个大字。抚今忆昔,江夏人有理由感到自豪,因为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殷切期望。

我来到五里街,浏览乡村振兴馆、方稼慢乡、小朱湾,当地村民开办旅游民宿,或出租房屋,年收入可达30万元至100万元。这是何等令人欣喜的数字!江夏大地已然日新月异,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异彩!


炸丸子

中华大地五千年孕育的深厚文化,浸润了每一处神州沃土,江夏当然是沐浴其中。文化包括饮食,这是文明推进延伸的一个标志。武汉江夏数日,这是我,一个北方人深深感受到了口味之欲的魅力。

楚菜,现已位列十大菜系,以擅做鱼味驰名。江夏号称“三山三水三分田”,山珍湖味,水陆杂陈,物产甚为丰饶,由此产生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也不乏独具特色的经典技艺传承的非遗美食特产。一路走来,大饱口福,比如“五里界粉蒸肉”“五里界界豆”“金口炸鱼丸”“汤逊湖鱼丸”“金口烧鮰鱼”“金口烧腊”“湖泗豆腐角”“舒安藠头”等等,令人闻香下箸,观色品味,不胜怡然。初到江夏之夜,有一道美食引起我莫大兴趣,主人介绍是生炸丸子,有鱼肉,但同时掺入五花肉肉末,外表金黄,内极鲜嫩可口。对于北方人,肉丸子司空见惯,诸如北京鲁菜系的“八大楼”“八大居”“八大庄”等,红烧丸子、焦溜丸子、干炸丸子、四喜丸子、汆丸子……是菜谱必列的一道菜,南方风味的餐馆也有狮子头、南煎丸子、蓑衣丸子等。山东做法味色皆重,南方菜则清淡色轻。包括清真菜也有各色丸子。我个人认为是北京前门华北楼的焦溜丸子最可口,惜乎华北楼这个老字号在二十年前已被拆除,“春梦了无痕”了。

我很喜欢丸子菜肴,江夏的这道炸丸子真是令人三食而不厌,鱼香肉味兼而有之,外酥里嫩,滑而不腻,特别是货真价实,因为现在北京的丸子渐渐淀粉和面粉量加大,这样的丸子是无肉香的。所以要为江夏的炸丸子抚掌点赞!

中国人做肉丸的历史至少有一千年了,史料最早记载是隋唐时的《烧尾宴食单》有“汤浴绣丸”,是用鸡蛋与肉糜制成肉丸,再放入沸汤中氽熟(《饮食杂俎》)。在此之前从秦汉至南北朝,猪肉的做法只有“炮豚”(乳猪炸后切片炖)、“濡豚”(炖乳猪)、“蒸豚”(蒸乳猪)、“濯豚”(氽乳猪片)、“貊炙”(烤整猪)、“缹猪肉”(煮猪块肉)、“白缹肉”(煮猪片肉)、“绿肉”(炒猪肉丁)等等。这从《礼记》《论语》《史记》《齐民要术》等史籍中皆可见到记载,包括做法。但确无猪肉丸子的菜谱。

江夏的炸丸子使我想起清代扬州地区有道菜叫“葵花肉丸”,清代嘉庆年间林兰痴所著《邗江三百吟》曾有诗咏:“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诗前有小序云:“提(猪)肉以细切粗劗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云葵花肉丸”,“葵黄色”是形容煎炸肉丸所呈现出的颜色。“劗”的语义是剪,也当“斩”用。乾隆年间扬州盐商所编辑《调鼎集》中说“粗劗”就是将猪肋肉斩成粗粒。葵花丸子除了无鱼肉,与江夏炸丸子做法何其相似乃尔?


微信图片_20220915142401.jpg


我不知江夏炸丸子历史的沿革有多久?有一种说法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肉丸子起始乾隆年间的扬州及江南,在《调鼎集》中最早出现,名“大劗肉圆”,用猪肋条肉斩成粗粒后,加豆粉、佐料后“用手松捺,不可搓”,“或油炸,或用鲜蔬衬蒸”。光绪时《清稗类钞》中则已改称“狮子头”,则更加精细讲究,“猪肉肥瘦各半”,“和以蛋白……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置黄芽菜或竹笋”。梁实秋《雅舍谈吃》一书中说狮子头须用“七瘦三肥”,肉里还可加海参、荸荠、香菇末等,这就更讲究了。但他学做狮子头要先炸过,再放入碗蒸,不知是否他的创新?民国初年北京有名的江苏菜馆同春园、玉华台、五芳斋等,都有狮子头这道名肴。京味菜也有狮子头、四喜丸子,是根据南味狮子头改良。其实味道还是不同,南方狮子头主要是火蒸,京版狮子头、四喜丸子是先炸再烧,各有品色和味道。

我品尝过的江夏那道生炸丸子,用五花肉,食材更佳,“大劗肉圆”“葵花肉丸”最初做法都有炸、煎,江夏炸丸子的渊源是由此而来吗?也未可知。不过是不是出于此,並不重要,江夏美食炸丸子自有其创造,加入鱼肉味道更加鲜美,令人大快朵颐,齿有余香,谁还在乎它的出处呢?

后来去了金口街,这个古镇有深厚的饮食文化积淀,据说当地的红案、白案不仅在武汉,及至湖北,都有名气,号称“八大盘”、“四小盘”、“十二围碟”等等,诸如长鱼肴、炙骨(糖溜排骨)、金口烧肠、生炸丸子等最脍炙人口,我没有吃到金口的生炸丸子,却吃到一道红烧丸子,佐以油炸过的豆腐角,煞是可口,有汤汁,其味甚香,应是高汤。生炸豆腐角本身即是当地一道名肴,浸入汤汁与肉丸子同烧,更是别有风味。几番下箸,食之如饴。当然,金口号称“无鱼不成席”,不仅“江水煮活鱼”,各种鱼的煎烧烹炸,也是令食客眼花瞭乱,一饱口腹。我是祖籍山东沿海,习惯了海鱼,但对金口一些湖鱼、河鱼煎炸做法,还是觉得很入口味的,当然相比干炸丸子,我更是食之不厌,真香啊。《论语》上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夸张之语吧?须知中国人几千年来以猪肉为基本肉食,已深深渗透进了中国人的基因,猪肉的香气是最令人回肠的啊!


微信图片_20220915142407.jpg


在江夏 ,还几次吃到当地有名的一道菜“藠头”,猛一看会认为是北京的糖蒜。北方难见藠头,据说北京湘菜馆有“藠头炒腊肉”这道菜,但没有品尝过,起码在老字号湘菜馆马凯餐厅里没见过。北京菜市场里卖茭头、荞头,说的也是它,简写了。但北方人不大吃,所以汪曾祺写文章说再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葵·薤》)。藠头可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葱属植物,古人炖猪肉的常用佐料,也是最常见的菜蔬。从先秦至唐宋,诗词咏此物不胜数。它的学名叫“薤”,那首哀挽田横五百士的《薤露》,“薤上露,何易晞”,使之读之凄恻。今天在席上吃藠头,当然不会再感慨生命易逝——薤表层覆蜡粉,露水难附也。腌制过的藠头很爽口,看着就清淡,吃过生炸丸子之类,吃几枚藠头,还是很去油腻的。

其实猪肉丸子在饭馆里并不是很昂贵的菜肴,甚至有的大馆子或大户人家并不将猪肉丸子端上台面,肉丸子确实做法相对简易。姑举一例: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全聚德,有一道菜叫“大酥丸子”,但堂食菜谱上没有,只在端午、中秋、春节掌柜与工人们内部会餐时出现,可见这是不上台面的。但就是猪肉,在贫穷的年代中国人也不是经常能吃上,尤其是农民。前引《史记》等书中猪肉的吃法,完全是豪门的享受,在周朝,吃肉是分等级的,规定天子食牛肉,诸侯食羊肉(每月初一食牛肉),公卿食猪、狗肉,士大夫食鱼,“庶人无故不食珍”,“食肉者”是地位的象征,穷苦百姓是连猪肉也吃不上的!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但仍规定百姓过七十岁后才可吃猪肉。秦汉时有“牧豕人”,应是为特权阶层打工的。杜甫的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的并不是底层农民。苏东坡教做红烧肉的对象也非底层农家。宋代猪肉是多了,南宋临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人口超百万的城市,但据笔记载每天只宰杀数百头猪售卖,价格昂贵,城市平民一年也不过享受一两次,农村贫民只能望而却步。何况佐料如盐、胡椒、酱等价钱更贵,所以封建时代“盛世”之下贫民毕生未吃过猪肉者并不罕见。其实何止古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乡村农民也是极难吃上猪肉的。徐复观先生的老家湖北浠水农村,“当时所希求的生活”即是除了麦谷能饱腹,更梦想“一年到头有油盐、有酸菜、青菜;客人来了,能买一块豆腐,甚至一小瓦壶酒;每月初一、十五、过年过节,有点猪肉吃的这种生活。”(《徐复观杂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页)

“富人一餐饭,贫民半年粮”的时代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脱贫,小康,解决温饱,不仅仅是果腹,不仅仅能端起碗吃肉,还要能享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才是最令人憧憬和欢颜的。


荷塘雨色

江夏区不仅有梁子湖,还有二十多个小湖,过去号称“百湖大县”。江夏的法泗是当地五大古镇之一,楚天水乡,湖波连横。我读到清末翰林诗人陈豪《泊法泗洲》五首诗,他是杭州人,也赞叹法泗水乡之美:“江乡五月有凉信,红出一枝秋蓼花”、“无数蜻蜓掠水涯,村居半是钓人家”、“微睡忽教声破梦,邻船呼买喜头鱼”,诗极富田园风韵,颇耐诵吟。读他的诗很有亲切之感,陈家书香传世,“一门三翰林”传为佳话,即陈豪与他的两个儿子都是翰林,小儿子陈叔通建国后任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老人与我父亲学鉴赏的老师张效彬是至交,故自幼即知大名。印象特别深的是陈叔通为张效彬题的小门牌“固始张”,不知其意,父亲告诉我:“固始”是郡望即家乡,张老是河南固始人,“张”是姓氏。这个印象至今不忘。


微信图片_20220915142323.jpg

法泗也是最美丽的荷乡,不知陈豪仅吟咏“苇蒲展叶碧如油”,也许五月荷未长成?   

法泗有一年一度的赏荷采莲节,去时正好赶第十届开幕。江夏数日,触目可见莲蓬、莲子、荷叶,宾馆房间天天可见莲子,菜肴日日可见莲子,很多菜肴上桌都在盘子里用荷叶托着,令人心生绿意。听作家刘醒龙先生说,逢莲子上市,武汉一街都是荷香。但到了法泗,那可真是荷花的世界,最著名的有怡山湾荷池、中涉湖万亩荷塘、八塘村七彩荷塘,法泗街的十万亩荷塘绵延碧色,荷叶如绿伞并开,花绽如锦霞夺目。游览时细雨潇潇,一肩都是清香。在荷塘中的栈道上缓步顾盼,别有风情韵致,湿漉漉的雨滴染净一塘翠绿和万绿丛中朵朵粉彩。有的女士折下荷叶覆盖衣鬓,看了不禁有一丝雅意袭来。真是“江南可采莲”,莲叶堪与折。荷花细雨荷塘,一路迤逦闻香,仿佛是人间天上。不禁口吟一绝:

半城吹雨半城风,

十万荷花绿映红。

淅沥栈桥桥上过,

伞遮不若叶来擎。

这十里荷塘眼眸望不到尽头,刹那间想起宋人杨万里的咏荷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別样红”,只是梅雨蔽日,见不到煦日与荷花相映。古人的咏荷诗应推杨万里第一:不仅对仗工整,且极有阔大气象,至今历代咏荷诗无可企及。这样的气魄,像沈复《浮生六记》(流行的后两记是民国时人伪造的)中说的“碗莲”,与接天莲叶相比,真是显的饾饤之气了。

在法泗,另一个惊喜是以荷叶荷花做的菜肴。有一道菜我很喜欢吃,叫“荷叶散淡”,是用嫩荷叶洗净晾干,切丝,“散淡”就是鸡蛋,一同清炒,极清香入口。席上有人说,菜名起的雅致,会想到品美食者皆是“散淡的人”。还有一道菜“花开富贵”,是炸货,入口外酥内软,齿颊甘美生香,但绝不知为何物。经询得知是清晨采摘的含苞荷花,剥开取中层最嫩花瓣,洗净挂浆,炸至酥脆,再撒上糖桂花。怎的一个想出此等美味做来?法泗与荷花有关的食品不少,糯米莲藕不用说了,听介绍说还有“荷叶斩蛋”(荷叶芽与鸡蛋摊饼)、“荷塘三宝”(菱角、莲子、莲藕点心)、“开口笑”(炸炒莲子)、“酒酿荷叶小汤圆”(荷叶汁与糯米粉搓汤圆与酒酿同煮)等名点,惜乎法泗半日,不可能一一品尝,只能是过厨门而闻香了。

上得岸来,忘了问:月夜中可去赏荷么?十里荷塘的雨色,已令人滌尽尘垢,十里荷塘明月夜,清风之下赏荷,肯定更有韵味,一定会令人相忘于江湖吧?

法泗人朱勉之,曾任贺龙麾下的红二军团第二军政委,之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在上海海关当翻译。念念不忘家乡的香莲,在周恩来的鼓励下,竭力向海外推介过故乡的香莲,包括法泗的大米和鸭蛋。拳拳游子之心令人感佩。朱勉之牺牲在硝烟弹雨中,他再也见不到为之推介的家乡莲子了!但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他的家乡已成为湖北最大的香莲种植基地,连外来的珍贵品种“贵妃”“玉碗”“红雀”等等,甚至随“神舟四号”上了太空成为“太空莲”。还有他惦念的“法泗大米”,听当地人说已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进入保护名录,香气溢九州,真是令人骄傲!

还有曾任中共上海工联青工部长的法泗人胡南生,被捕入狱,在就义前对同监室的难友陶铸说:“如果说我心中还有什么不甘的话,那就是没看见穷乡亲们住进高楼!”如今的烈士故乡,早已是城镇化的高楼林立,流泻着荷香波影的乡土气息,成为大武汉的后园花圃。可以告慰思念故乡的烈士当瞑目含笑,魂魄归兮胡不归?

荷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法泗走出来的志士浸润着香莲的气息,莲子的晶莹,万顷湖波的清澈,接天莲叶的襟怀,会永远令人萦系铭心!这是法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归京的高铁上,撕开碧绿的莲蓬,剥开绿衣包裹的玉色莲子,法泗的籽莲是很有名的,外观玉润珠圆,粒大肉厚,一个一个细品着香甜可口的温润籽莲,齿津清气,仿佛浸透着昨天荷塘的雨色……眼望窗外的碧色如织,赋小诗记之咏之:

一街花气认荷香,

团叶青青映履裳。

莲子褪衣如咀玉,

 丝丝清爽惹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