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中秋月,晋江圆

作者简介:蔡长兴,晋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有诗集《星天的清响》《曝日》等。

八月十五-中秋拜月.jpg

中秋拜月


月亮,闽南话叫“月娘”。一字之差,反映出月亮在闽南人心中的特殊感情。这话怎讲?先看这首在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闽南童谣《月亮月光光》:

月亮月光光/照入房间门/新被席新帐/要睏新眠床/月亮月光光/照到大厅门/糖仔饼摆桌上/爱吃三色糖……

这首童谣在泉州和晋江,从黄口小儿一直唱到“老货仔”(老头子),可谓老少咸宜,百唱不厌。假如人的一生能似这般清清爽爽、活活泼泼地走完,那岂不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了?然而现实是,当人们回首往事,多少晋江人后背的冷汗一滴滴地滑落!

人,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却笔笔充满曲折。须千般耐心,万般谨慎,方能慎终如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似乎只是一转头,晋江人就从《月亮月光光》唱到了《望明月》。《月亮月光光》是童谣,《望明月》是南音,虽说都是写月亮,却是一种山水,两样心境。且看《望明月》的歌词:

望明月,如镜团圆/坐对熏风教人困倦/追想昨夜叙情,杯酒谈心/怎料到今旦/误却情郎无伴/我芳卿,想伊是严慈拘束/奉侍亲闱奉侍亲闱/伊即不敢把此情恋/听见叮当声响/忽然听见叮当声响/疑是我心爱人/拔落金钗叩了门环/心慌忙,移步迎接/开门望,寂无踪/掩身再听,原来都是风摆铜环/且回步,且回步入书斋/翻身就寝,莫把此双眼望穿

260.jpg

中秋佳节刣狮表演


《望明月》是闽南地区广为传唱的南音曲目,讲的是一个少妇独守空房,想起往日夫妻杯酒欢饮、畅叙幽情的场景,然而现实却是长期的两地分离。于是每到中秋夜,少妇只能一人举杯对“月娘”,悄悄地把爱人的名儿念,不敢高声喊。秋风吹得门上的铜环叮当作响,以为是爱人归来,起身开门,再三眺望,却是杳无踪影。只得返回屋内,一夜辗转无眠,盯着梁儿把梦绕。就是在这中秋夜,闽南的少妇穿越到北宋,和《声声慢》里的李清照同病相怜,一块儿守着窗儿黑。 

歌,如泣如诉;人,独守空房!从儿童的无忧无虑,到成年的落寞寡欢,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一个个闽南的女子突失心爱的丈夫,也让稚儿自小离开父爱的荫护?翻开蔡其矫的《南曲》,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洞箫的清音是风在竹叶间悲鸣/琵琶断续的弹奏/是孤雁的哀啼,在流水上/引起阵阵的战栗/而歌唱者悠长缓慢的歌声/正诉说着无穷的相思和怨恨/我仿佛听见了古代闽越谪罪人的疾苦/和蛮荒土地上垦殖者的艰辛/看见了到处是接云的高山/峻险的道路/孤舟在风浪中覆没/妇女在深夜中独坐/生者长别,死者无消息/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一次又一次的流血……/故乡呀,你把过去的痛苦遗留在歌中/让生活在光明中的我们永不忘记

一首《南曲》就是一部闽南人的迁徙史、奋斗史和回忆录。南音是中原古音乐,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是仅存不多的活态古文化。洞箫声起,悲从中来,再加上琵琶那种百爪挠心的哀鸣,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晋人南迁的血泪史。“到处是接云的高山,峻险的道路”,这是我们的先人在西晋时一路南下的艰难求生路。在离海不远的地方,他们看到一条江,就留了下来,这条江就是晋江。从此,晋江人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无奈这里的土地张着血红的嘴,播下的种子没收成,一遇到灾荒,人反倒被它给吃了。

晋江人看向那片起伏不定的大海,他们把眉头紧蹙又打开,于是痛下决心抛掉锄头,登上了船。

自此,晋江与南洋之间出现“孤舟在风浪中覆没,妇女在深夜中独坐”的悲壮现象。这种现象,在宋元以后尤甚。2021年7月25日,由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应该铭记:下南洋的晋江人,为这一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付出了数代人难以挽回的亲情。据权威媒体报道:“晋江‘人稠山谷瘠’,自古有‘造舟通异域’的创业冲动,促使晋江人逐渐走向海外,‘十户人家九户侨’是晋江最大的特色之一。晋江籍华侨、华人多达300万,是本土人口的3倍,加上百万外来人员,故有‘海内外500万晋江人’之说。晋江人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东南亚的人数最多。而且涌现出一大批侨领,仅菲律宾就涌现出被菲律宾人尊称为‘国父’的扶桑·黎刹,‘最高度爱国者’王彬以及‘木材大王’李清泉、‘烟草大王’陈永栽等风云人物。”


微信图片_20220812103804.jpg

王桦书李白《静夜思》

晋江籍著名作家许谋清在《五店市听墙》中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前,这里的人再次被捆绑在土地上;之后,晋江人的眼圈整整黑了10年,使得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想,从蔡其矫的《南曲》可以推测,其实从晋江人的双脚抽离赤土、登上船下南洋的那刻起,晋江人的眼圈就开始黑了。

思念是一只靠不到岸的船,起起落落漂在海上,叫两地分离的晋江人无法平静、无法合眼。

晋江人管男的叫“打捕”,管女的叫“在户”,意思是男人在外,女人主内。即使是下南洋,这一习惯仍然沿袭:男人在异国他乡打拼,女的留在故乡照顾一家老小。

每到夜晚,晋江人只能通过遥望空中的那轮明月,寄托夫妻间或父子间或母子间的无尽思念。这种思念,以中秋为最。中华民族对中秋素有难以割舍的感情,苏东坡在丙辰中秋畅饮到天亮,作《水调歌头》怀念远方的弟弟子由就是一个明证。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晋江的中秋有着自己的特点。据乾隆年间的《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中秋:中秋夜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二日,亲友以此相馈。”番薯、芋头是当时晋江盛产的食物,它们和月饼一起,成为晋江人在中秋节的最爱。据晋江民俗专家徐维耕介绍:约在中秋前一个月,月饼已经制作并包装出来,以供中秋节送礼、请客和自家食用。到了中秋节这一天,晋江人阖家聚会,大人小孩在自家庭院、园圃、阳台、屋顶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的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旧时的中秋夜,男女各有自己喜爱的活动。晋江妇女爱“拜月”。为了表示对“月娘”的崇拜,几乎家家户户的当家主妇都要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意。男的喜爱“烧塔仔”。这项充满乡土气息和童趣的活动,尤其受到男孩子的欢迎。中秋节前的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堆成一个圆形的“塔仔”。从农历八月十四到八月十六连续三天,孩子们每晚都兴致勃勃地烧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辉映,照耀着乡村的各个角落。孩子们还约着互相参观,竞逐“烧塔仔”的壮观场面,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人是家乡的好,月是故乡的明”。身处海外的晋江华侨,每到中秋夜,就会想起赏月、“烧塔仔”的经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痛就渐渐渗入骨髓。新婚不久便离家赴南洋的晋江“打捕”,会想起与爱人同游泉州笋江的温馨场景:中秋的三更时分,月光照在笋江桥上,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的粼粼清波中,可见清源和紫帽两山的倒影。成年的男男女女,有的隐在一只只小船上,有的沿江边手牵手,静悄悄地游笋江。于是,中秋的笋江是这样的:皎皎月色、融融江风,步着南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窃笑私语不停。笋江的月色在水里一漾一漾,像少女的心,一起一伏。

“状元插金花”“六杯红”“遍地锦”……博饼是海内外500万晋江人的最爱,一直保留至今。5至10人围成一桌,大小63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把6颗骰子放在大瓷碗内投掷。博规主要有30款:一秀、二举、三红,分别以出现一颗红四、二颗红四、三颗红四为得饼。状元是以出现四颗红四点、两颗红一点为最高级,称“状元插金花”,可获状元和两个对堂共3个大饼,以此类推。博饼的奖品丰俭随意,重在娱乐。状元的奖品要在所有的奖品全部拿完后,最后一个最大的状元博出者方可拿走。晋江人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的运气总是会特别好。因为博饼能极大地联络人们的感情,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所以,海内外的晋江人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微信图片_20220812122001.jpg

中秋桂花香     国画/郑清清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海外的华侨们,把对家的想念化成滚滚的长江水,千万个家的想念汇聚成对祖国的深切的爱。他们深知,没有国,就没有家。著名侨领陈祖昌的父亲陈明玉在逝世前留下了一纸遗稿:“移根风骨在,何事叹飘零!”致富后的陈祖昌牢记父亲的遗言,数十年持续不断地支持尚在贫困中的家乡,直到晋江进入中国县级市百强前列。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里,海外的晋江人通过侨批(信)向亲人传达消息、寄托亲情。“长期努力抗战,达到最后胜利”——这是抗战期间由华侨创办的印刷所专门印制的信笺,当他们在带有爱国印记的侨批里讲着家长里短时,更深刻感受到祖国是他们奋斗的力量源泉。“牺牲一切,奋斗到底”,当祖国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中,海外华侨华人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不惜舍弃生命和财富,也要和祖国同生死,共进退。梧林古村落一幢幢裸露的番仔楼背后,都是一个个脱去衣裳、赤膊上阵的晋江华侨。

2013年6月,侨批档案以其“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纸短,家国情长”,梧林侨批馆的那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字字溢满晋江华侨对祖国和故乡绵绵不尽的爱和牵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是每一个晋江华侨的不眠之夜。在捐助国家抗战的同时,晋江华侨用捐资来填补自己对故乡和亲人那段空白的爱。晋江籍旅澳乡贤许健康捐赠1.25亿元支持溪边村建设,带动乡亲一起致富,开创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模式、新典范,他说:“安海溪边村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实施这个项目是我对家乡的回馈,同时也诠释了一个游子的内心世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坚守本土、发家致富的晋江人也不甘落后,纷纷慷慨解囊。2021年12月18日,在安踏集团成立30周年之际,安踏集团创始人丁和木家族投入价值100亿元的现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会”,用于医疗救助、体育事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四大领域的公益项目,让晋江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日益改善。2015年,洪忠信同5位英林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了“晋江市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在他的带领下,劲霸公司累计捐助公益慈善金超4亿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许多晋江人的出发,最后是以回归的形式划上句号的。当年的出发有多么壮怀激烈,如今的回归就有多么意气风发。中秋圆梦,可以在晋江内,也可以在晋江外。出生于泉州晋江的陈德启先生20多岁跟着父辈一起下南洋,在泰国积累了数十亿财富,找到商机之后果断带着资金回到国内,仅用15分钟便决定花2亿元买下贺兰山下的10万亩荒漠戈壁。他响应国家政策,治理荒漠、植树造林,前后花费16亿元种植葡萄,打造出中国自己的葡萄酒品牌。

中秋,不只是晋江的,更是全国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团结拼搏的晋江人,将对家庭的爱延伸为对民族的爱,完美诠释中秋的深厚内涵。林晓昌1992年定居澳门,后移居菲律宾。2008年至2012年,他先后成立云南林昌矿业有限公司和云南福燊进出口有限公司;为帮助云南南部山区改善办学条件,10多年来他先后在云南山区捐资建成7所希望小学,后将善举延伸到福建和西藏等地。

爱,会生出更多的爱。中秋,不只有家庭的温馨,也有异国他乡的温情。一位晋江籍母亲在印尼发生意外,素未谋面的华侨洪先生为她垫付了1亿多印尼盾(相当于人民币10万元)的医药费,还以医生的身份协调医院为其提供最好的治疗。在她住院的10多天里,洪先生及其兄弟姐妹轮流到医院照看,直到她康复。在异国他乡的晋江人,都是一家人。

从月亮到“月娘”,体现出晋江人对无私宽厚的母爱的推崇。中秋之夜,晋江的家家户户都会虔诚祭拜“月娘”,祈求阖家幸福美满。这一天的深夜,待大家博饼赏月过后,我总是静静地盯着晋江的夜空,等着那个温柔而善良的披着云朵的女神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