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美文共赏——读侯军的散文集《雪霁》

作者简介:

金耀基,著名学者、教育家、作家、书法家。曾任香港新亚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散文代表作有《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等。


(图二选一).jpg


四月初旬,侯军先生自北京寄来文稿十篇,说有出版社要为他出一散文集,请我作序。这真给我一个不小的惊喜。自庚子初春新冠病毒暴发,武汉封城,举国抗疫,京港人心惶惶,顷间杯弓蛇影,沦为危城。我年届八五,属最高危人士,几已取消境外城内一切活动,镇日坐困书斋,日夜守住电视、手机,关注日继一日的疫灾发展,愁闷难排之时,辄以读书写字以抒胸中郁气,在这个时刻,侯军十篇美文从天而降,实大有助我解愁开怀也。

侯军先生与我结识已有二十余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年的三月、四月,他以记者身份从深圳来港与我作深度访谈,两天长谈两次,之后不久,他发表了《世纪回眸:从香港文化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长文,发表前他曾寄稿要我核实,我一口气读完了两万六千字的访谈录,一字未改,亦无一字增删,因为不能比他写得更好更精确,必须说,我对这位比我小二十多岁的年轻记者的才识是很感惊异的,不但文笔一流,他在访谈中的“提问”学养和思想都极见深度。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变成了“忘年交”。是的,访谈之后,我才知道我之“发现”侯军,并非“慧眼独具”,侯军早已是名重一时的报界闻人,不,他更是一位名传遐迩的深圳文士。不可思议的是,侯军未读过大学,却被请到大学授课,十八岁时已是《天津日报》记者,二十四岁成为《天津日报》“报告文学专版”的主编。他到深圳多年,是深圳报业的领军人物,首创“学者型记者”之说。深圳迅速冒气,以“文化立市”自许,侯军是重要推手之一。宜乎他写的各种学术、艺术、文学类文章,得奖至再至三,我特别想说的是,于绘画,侯军鲜见制作,但他的绘画评论却渊渊精微,每每有独到之见,深为艺界称美;于书法,侯军临池近四十年,学王(羲之)、学赵(孟頫),挺拔雍容,甚富书趣。由于兼有理论与实践的功夫,故对书法的品鉴,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我与侯军的交往多有书法之交流,他对我书法之论断,虽多有过誉与偏爱,但我不能不引侯军为“知音”。

初见侯军时,他刚过“不惑”之英年,如今已是两鬓飞霜,进入花甲的秋实华年了。一年前,他退休,并自岭南深圳移居北国京城。侯军不论在工作或退休之日,书写始终是他生活的第一义。这十篇散文,便是退休之前、之后二三年中的“业余”产品(退休期间,他的“主业”是家中的“超级替补”与陪玩儿)。当我展阅侯军的文稿,看完一篇就想看第二篇,篇篇触动我的心思,使我几乎忘了窗外的病风毒雨,不知不觉进入侯军文中的忧乐人生、春风秋月的人生境界。

侯军的散文,每篇都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与体悟,而将之诗化为“人生”的吉光片羽。不错,侯军的散文或显或隐地宣露了他的人生美学观,与《晚樱》的偶遇,使他体悟到日本茶道的“侘寂”境界,侘是指人在宅中的孤独与孤寂,寂是“经岁月流逝不可复得之美”。在日本的“反町森林”,被“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惊呆了”,却引发了他《森林独步》中的顿悟,“世间之美,原来是自在之物”,无论有我之遇见或不遇。《蜀中访刻记》,侯军带我们作了一次“文化探秘”之旅,在四川芦山的大山深处,竟见到了李白《忆秦娥》中的“汉家陵阙”——樊敏阙。除饱了眼福,岂令人不无古今之思?《岕茶情缘》使我感动最多,侯军让我认识了浙江长兴山中的儒医茶翁俞家声和在世间已遗忘了的罗岕茶,他与茶翁生前长达二十年的诗文唱和,友情如茶,味淡而意长。再说《隔离记》,侯军合府居家防疫,对蓝天与阳光的渴望,对“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痛感,侯军在花甲开一的生日时,破例喝了半瓶茅台王子酒,仅因四岁的外孙女“米多”的一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要在一起”,那一刻,侯姥爷“已是泪湿青衫”……侯军的泪笔写尽了人间亲情的真义。

侯军这般言近意远、充满诗化人生的书写,我是希望与读者“美文同赏”耳。


微信图片_20220725112510.jpg


编读往来:

▲《海内与海外》2022年6月号刊载董保存先生的《两次采访的记忆——何思源与女儿何鲁丽》一文,《作家文摘》2022年7月1日第10版予以转载。《作家文摘》是有影响的文摘类报纸,多次转载本刊文章,谨致感谢。

▲《海内与海外》2022年7月号的“独家策划”,集中刊出有关红色汕头文章六篇,在侨乡汕头产生很大反响,有关方面和群众很受感动,并感谢《海内与海外》对汕头的厚爱!2022年7月18日的《汕头日报》刊发《带领读者重温激情岁月——<海内与海外>杂志专题聚焦“红色汕头”》专题报道,我们将其视为对本刊的鞭策。在今后的办刊方向上,本刊将更加深入侨界和侨乡,为侨服务,突出侨特色,凸显侨味道。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