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段进:让城市改造更有个性

段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05年获首届“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首批“江苏省设计大师”称号,2016年获住建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2019年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奖首届领军人才奖。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中国侨联第八届“侨界贡献奖”。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规划学会城乡规划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住建部首届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的编制;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会员,国际空间句法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应邀参与修改联合国人居署《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

城市规划改造,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城市的命运,也影响着当地几代人的生活。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30余载,他始终坚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最前沿,成为赋予城市无限可能的探索者。近年来,无论是苏州古城区的保护性改造,还是雄安新区起步区的“一方城”规划,抑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水乡客厅”设计,背后都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他就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侨联第八届“侨界贡献奖”获得者段进。


苏州古城改造  展现江南文化意境

1998年,段进主持《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他通过“水路双棋盘”“城中园、园中城”“廊空间”“粉墙黛瓦”等空间基因在城市发展中的传承,实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文化意境,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吴良镛、周干峙、齐康等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评价“是一项带有开拓性的工作,不但实践上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在学术上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后的十余年间,被全国众多历史城区保护项目借鉴,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成果被国家住建部选为首批全国范例,入选在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荣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3 项、二等奖10 项,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银奖1 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9 项,国际设计竞赛优胜奖18项,亚洲建协建筑奖荣誉提名奖1 项,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2018 最佳城市设计奖”。

因给苏州“提供了可持续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改善了当地人的福祉”(第15届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最佳城市设计奖获奖评语),“苏州在经济发展和古城保护中成功获得了平衡,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样本”(第三届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获奖评语),苏州因此被评为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址、我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

2011年,段进又承担了苏州吴中太湖新城的全系列规划。结合太湖新城地域的特殊性,他提出了“新产业、新水乡、新生活”的规划目标。

所谓“新产业”,就是要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只有居住属性的城市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导入产业才能让城市充满活力。为避免新城成为一座“卧城”,太湖沿线零散工业迁走,成片工业区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走向高新产业方向。

所谓“新水乡”,就是要把苏州的园林水巷和烟波浩渺的太湖巧妙结合。传统建筑大多以物理围墙来隔离外部空间,而太湖新城则着力打造“园街”概念,在小区外围建设一条苏州园林式街区,代替围栏,实现空间隔断,再现苏式生活场景。还参照香港、纽约、悉尼等湾区城市规划布局,在地下空间出口处的太湖大堤上恢复历史上的一处港湾,并利用清出的淤泥在湖水中堆出一座人工小岛,平添了几许自然野趣。目前建成的大堤绿色廊道、地下空间、地下管廊、水街、天鹅湖公园等,都是以此思路展开布局的。

所谓“新生活”,就是要强调功能混合。城市的本质是生活场所,居住、工作、交通、娱乐、消费密不可分。因此,在规划中采用了有别于传统功能分区的混合功能模式,即通过打造多元化的空间组团,把生产、生活、娱乐综合,变成一个综合的城,一个真正的“活力之城”。

自规划建设以来,太湖新城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生态型创新创业湖区和苏州湾总部湾区,目前已初步形成“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特征的滨湖山水新城。2021年4月,作为总规划师的段进相隔十年后再次前来,他站在太湖大堤上,目睹从纸上变成现实的城市轮廓,颇为欣慰。十年来,尽管按照超前视野的规划精心建设,但随着苏州城市格局的加速扩展和生态保护的限制,仍不可避免地遗留一些问题。对此,对太湖新城怀有深厚感情的段进表示,将通过“伴随式”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方式,会一直为吴中太湖新城建设持续赋能,有效保证整个规划的整体性、连贯性。

破解千城一面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2011年,段进作为总规划师,接手南京青奥村地区整体规划。针对普遍存在的“大赛后遗症”问题,他提出了“城市与青奥共成长”的方案,并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采取了城市设计引导下的空间使用与交通一体化设计,对青奥轴线交通枢纽系统疏散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将青奥广场沿江山大街拓展为青奥轴线的概念,形成综合一体的解决方案。这一地区现已成为“当代城市文化新地标”,是南京的一张亮丽名片,并成为大事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范例。欧洲规划高校协会首任主席Kunzmann教授在《disP-The PlanningReview》上对该项目进行了撰文介绍,并获得中德两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推广。该项目还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并作为中国首批项目受邀参加“城市愿景1910-2010”国际百年城市设计巡展。

2014年,段进受邀对安徽淮北市进行规划设计。对他而言,设计思路出来之前必须第一时间亲自感受城市的特质。淮北建在山脚下,一个面积不大的地级市,人口密度却很高。原来,淮北是一座煤矿城市,大片遗留的采煤沉陷区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而原有的市政规划对此一筹莫展,使得沉陷区垃圾如山、猪场遍地,又脏又臭。段进意识到,如果这座城市继续向山要发展空间,很难舒展开来,必须将沉陷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改造,淮北方能展现更好的风貌。他的思路是:利用沉陷区自然的地理条件引水成湖;清掉垃圾和猪场,在周边撒上易于生长的波斯菊花种;在沉陷区另一侧建设新城区,一桥横跨新老城区。经过几年的建设,沉陷区已成了淮北最美的风景,重点改造整治的绿金湖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成为采煤沉陷区整治的典范。

2017年,段进主持湖北恩施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他通过对武陵山区民族聚落“红丘溪谷”“溪田宅山”等空间基因的解析,提出了融自然山水生态敏感区保护、城市风道组织、少数民族文化家园保护和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为一体的城市设计策略。特别是针对当地常年静风、坡地多的地理特征和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结合现代环境设计技术,在城市空间组合形成多条风廊,改善了城市的小气候,从而“创新性地实现了经济增长、自然保护和民族文化延续的共赢”。这一设计成果获第54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2018年“规划卓越奖”。


主持雄安规划  融入传统东方气韵

2017年4月,作为国家住建部在全国点名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的6位城市规划专家之一,段进有幸应邀率领设计团队参加了“千年大计”雄安新区2000平方公里范围规划设计工作。他是通过空间基因研究,传承中国特色与营城智慧,为《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确定了“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城市总体格局。特别是“一方城”的构思设计,来自于段进的提议和坚持。段进坦言:要在规划的具体形态上做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将中国传统的东方气韵融入雄安,以诠释“中国样本”。

同年7月,《雄安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面向全球招标,最终,段进团队的设计方案从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79家报名机构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得票成为三个最终优胜方案之一,这也是所有方案中唯一没有和外方团队合作的作品。这份设计方案让段进在日后成为起步区核心——“一方城”的设计主持人。在规划设计阶段,段进带着他的“雄安梦之队”与全国各地精英精诚合作,精心编制了“千年大计”的宏伟蓝图,为雄安新区确定了“北枕燕山山脉,南临白洋大淀,西望太行群峰,东通渤海雄湾”的大山水格局。新区起步区也在“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传统理念的指导下明确了“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格局。

微信图片_20210427102831.jpg

2018年,段进作为首席专家和技术统筹人,统筹全国12家单位、100多位专家,用一年多的时间共同编制完成了《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为雄安“国家大事、千年大计”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关专家评价《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为:“系统性探索和创新,对体现‘雄安质量’的新区规划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方向性和基础性意义,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段进说:雄安新区作为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地,将以新城建设“牵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异地新建一座“千年城市”,将拥有现代化且完整的城市运转体系。雄安新区被称为“从一张白纸上缔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本”。这座意义非凡的东方新城,将建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文明典范城。蓝图已绘就,未来正可期!

……

近年来,奔波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第一线的段进,除继续雄安新区的规划外,还为南京、天津、青岛、深圳、宁波、烟台、武汉、厦门等多座城市“量体裁衣”,提供规划发展咨询建议,并深度参与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城市设计,北京长安街、南中轴城市设计等国家重大项目,他不断进取,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