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端午逸响鼓咚咚

作者简介:

简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为鲁迅文学院福建中青年作家班成员,作品多次获奖。


象园龙舟.jpg

一年一度过端午,我的思绪环绕着生我养我的福州,它枕江海,沐烟波,叠山峦,潆洄盘结,从激流蛮荒到百舸帆影,从闯荡筑泊到筑城围垒,从战舰飞戈到口岸繁忙,从桥渡旧痕到陆运行迹……一曲曲悲歌、欢愉,一幕幕流离、激荡……跃动跳闪,交织为雄浑、五彩、瑰丽的历史画卷。我凝神聆听着古老的闽韵传递出千年不变的拙朴与绵长,尤其是端午佳节,它恰似一面棱镜,在明晃晃的阳光的折射下,闪现着香、醇、迷、幻、皎、烈的光芒。

据《史记》记载,自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冶”,福州始立城。福州端午独特的“钓白龙”仪礼,俗传为东越王馀善所创。馀善骄纵悍狂,自立拒汉,为鼓舞士气,在福州城南临江筑台,端午时以“钓白龙”来争取百姓支持。他叫人把木头雕成白龙,浮在南台江上,让沿江各部落的将士驾船夺取,而后重赏夺标者……闽越先民在“帆樯荡漾以随波,篙楫崩腾而激水”的曲折中,早已练就了“习于水斗,便于行舟而往若飘风”的本领,可以想见“白龙”飘飘荡荡,水波激扬处,定是擂鼓冲天,桨击山河……但“钓白龙”终成遗响,随着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四路兵将进发围剿,自无诸立闽越至馀善灭国,仅存九十二年。战后,闽越百姓被迫迁徙至江淮,而后造成闽境历史空白达四百余年,满目疮痍,直至唐末中原移民……溯源端午,其实最先起于夏商周就有的“夏至节”。由于仲夏炎热多雨,毒虫孳生,瘟疫流行,五月被认为是“恶日”,它又属古代天文“苍龙七宿”飞于全年“中正”之位,因此每年要举行“驱邪除恶,祈求平安”的祭祀活动。而南方沿海和河湖的古越人崇拜水神,他们不仅断发纹身,自称龙子,而且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由此可知,闽越国之“钓白龙”亦是原始古图腾的祈福,距离后世端午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尚早了百多年。明代曹学佺有诗为证:“山河原属越王台,台下江流去不回。只为白龙先人钓,纷纷鳞甲载江来。”我曾登临南台龙岭顶,遥眺曾经莽荡惊涛,历经沧桑巨变,早已成鳞次栉比、连甍接栋的繁华陆地。而“钓白龙”于后世演变为“夺鸭”锦标,颇有意趣,即在龙舟到达终点时,标船放鸭子入江,赛手跃入江中追捉,观众在岸上呐喊助威。商家富门乐当标主,常在酒楼设宴招待亲友观看竞渡,甚至还可在楼上抛鸭入江,抓鸭多的为胜者……有的阔绰人家还在鸭颈上系金牌,奖赏取胜者,有的还镂刻各人的堂号以做宣传……时人写有《端午竹枝词十二首》,其二生动描绘了夺鸭标时争相倚观、热闹欢腾的场景:“隔堤粉黛笑声喧,高浆如飞鸽首奔。谁得锦标看不见,急随伙伴过江村。”这成为福州特有的端午节俗。史书上赫然记载: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登上王位,就在这一年端午“浮彩舫数百艘于西湖,每船载宫女二三十人,衣短衣,鼓楫争光,而自乘大龙舟以观”,他的宠妃陈金凤乘兴用闽中歌调作《乐游曲》,与众宫女同声歌咏、献媚颂德:“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更红;波澹澹,水溶溶,如隔荷花水不通。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这是最早记载福州竞渡的诗,而“龙舟”之词也正式出现。


传统龙舟.jpg

传统龙舟


自唐末至民国的一千多年间,福州西湖一直是龙舟竞渡的主要地点,官民同乐、钲鼓喧鸣,或乘潮解膳,或置酒临流,或沿岸夹堤……“湖天竞渡”被列西湖八景之一。如今的西门天桥处,在民国时期拆掉城墙之前是福州城的西城门,叫迎仙门。以前人们从城里到西湖游玩,都要穿迎仙门而出。明代进士邵际春的《竹枝词》写得传神有趣,充满儿女情态:“城里谁家好女儿,北妆高髻颇相宜。怪郎急杀出城去,不肯携侬看水嬉。”景色依旧,故国难离。西湖竞渡也深深地印刻了另一场国殇,那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福州处于南明(隆武二年)政权与清军的对峙中,百姓忧心忡忡,黯然神伤。但驻扎在福州的郑芝龙,于端午日仍率官兵在西湖斗龙舟,有人为其写下:“凉船过处水生风,锣鼓声喧万桨同。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



蛤埕龙舟.jpg

蛤埕龙舟


福州的传统端午习俗有很多。民间流传的《五月节诗》列出了老福州人必做的十件事:“采莲鼓咚咚,肚爿替春装;江中龙舟竞,香袋挂衣襟;家家忙裹粽,户户喜悬蒲;祛毒雄黄酒,辟邪五色符;黄烟才放过,又贴午时书。”民谣中除了“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包”等习俗与全国各地相似之外,还有不少闽都的特色民俗,如采莲鼓、贴午时书、穿肚兜、驱五毒等。“采莲”即为龙舟竞渡筹募经费,据传由五代闽中歌调《乐游曲》改编而成。因为福州龙舟竞渡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五达到高潮,所以从每年四月下旬起,“采莲”成为乡间的头等大事,各村以二人为一组,敲锣打鼓,高举本乡龙舟的旗帜,挨家挨店齐唱“采莲鼓”歌谣来募集资金。歌词一般四句一段,七字句为主,每段唱一个商品的赞词,闽腔韵调朗朗上口,深得店主欢迎,大家都乐意出钱,出钱多者可获坐“船头”的殊荣。采莲鼓的锣鼓声与歌唱声增添了街市的热闹气氛,也拉开了龙舟竞渡的序幕。据传,有一支采莲队伍来到南街一带,到老字号商行前唱了以下内容,其一:“手拍锣鼓响连天,采莲募款到街边。一枝蒲艾门前插,竹叶裹粽四角尖。这间店号沈绍安,古董雅玩排堆山。脱胎漆器扬四海,店号创设乾隆间。”其二:“宣政街上好排场,蜀间馆店聚春园。叽铡哔烰真有味,蜀碗名菜佛跳墙。”又如:“茶店名牌‘太和堂’,武夷岩茶赛冰糖。明前香片质量好,香味透过人腹肠。”每每采莲曲一经传唱,无形中起到商业广告的效果,平日里吝啬的大户为了能登上“龙船头”宝座,在众人面前大显风光,不惜花巨资捐赠及宴请龙舟队员。“采莲”可谓福州别致的一景。“午时书”则是早年福州端午节特有的文化习俗,即在五月初五正午时分,贴出用红色小纸笺书写的联句,其形式颇似春联,但形制短小,其内涵极其丰富:或切合时令以避邪祛魅,或以地方景致、本族史事入笔,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贴在每家的门户上。“午时书”不仅流行于书香门第,也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流传广泛的吉祥之句有“十闽佳节,三楚遗风”“粽能益智,蒲可延年”“天地有正气,江山不夕阳”“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还有按姓氏书写“午时书”,如潘姓的“人皆插艾,我独种桃”,李姓的“家传射虎,人庆登龙”,联句一般与姓氏家族史况相连。如李姓上句夸耀汉飞将军李广射虎史事,下句豪言唐代李渊、李世民立国登龙大业。“午时书”另有反映人生哲理的佳作,如“不效艾符趋时俗,但将蒲酒话升平”“屈子自醒人尽醉,孟尝长富我甘贫”等。“午时书”的流传深刻反映了福州被誉为“海滨邹鲁”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五四运动时期,更有一幅大气磅礴的“午时书”:“十丈龙旗,此日夺标应在我;满江鼍鼓,中流击楫有何人。”表达了磊落的新时代气息。


岸边泊舟.jpg

岸边泊舟


另一有别于他地的习俗是“戴红肚兜”,福州话为“穿肚爿”。传统观念认为“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得拢”,即过了端午节才算真正入夏,不要急于收冬衣,而大人小孩“穿肚兜”不仅能辟邪,还可以保护腹部不受风寒。因此,“肚爿”还是外婆送给外孙(女)的节日礼物。男孩的肚兜多绣“蟾宫折桂”等图案,女孩的肚兜多绣娟秀花草,自端午节起,稚儿就可以穿着肚兜奔走嬉戏了;大人还可利用“肚爿袋”存放钱票等物,防止被偷。记得小时候,祖母就常在肚兜袋中如变法般掏出零钱,不时塞给疼爱的孙儿。熏杀“五毒”也是端午节重要的仪式,每家每户都会往床帐、墙缝、屋角等处喷撒黄烟。黄烟用硫磺、火药等制成,大小如钢笔,长短如香烟。点燃引信后会喷出浓浓的黄色烟雾,大人也常常借喷出的烟随意划成至为潦草的字样等,谓此可以驱除蚁蚊……之后以黄纸印普庵佛像,贴在朝东的壁上或门栏,或在厅堂上挂钟馗像、“执剑蝠来(‘只见福来’谐音)图”,吉避邪气。民间最为隆重的信俗敬“五帝”,剪采为舟、请将巡江、出海驱疠,昼夜喧阗,更是表达了最热烈的宗教情感,以此来抗衡与消解苦难。除此,“五月四水”则是福州端午节特有的民俗,即在五月初四那天,家家户户从河里、井里挑水,把家里的水缸装满,此水有疗伤祛疾的功效。五月初五午时,用前一日汲取蓄缸并受太阳暴晒的井水来泡“午时茶”,茶多取自本地的野草树叶,如竹叶芯、枇杷叶、金银花、紫苏、茶叶、生姜、神曲等,以防暑降温,祛风散寒。种种古老的习俗寄寓了人们希望家宅平安的朴素愿望。


古老的传统看似隐匿于民间,却依旧散发着生生不息的力量。福州城内有一百零七条内河,如果以定位的方式形成一张龙舟路线图,那么这张图覆盖了全市大部分的内河水域。福州热爱龙舟的传统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南港、北港龙旗飘飘、名号鼎鼎,青白蛇、蛤埕龙、新魁龙、锦江龙、海虾龙、金鼻龙、虎头龙……条条威震闽江。据有心人的统计,如今所有水域里的传统龙舟和竞技龙舟,加起来不会少于五千艘!这样一个庞大的龙舟王国,又是如何隐匿于熙攘的城市之中的?想来都为之震撼。我看到在街区里、大桥下、公园内、境庙旁的龙舟队比比皆是,有些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一天,我漫步于台江光明港晋安河段,走数十米就见到一座龙舟房,新旧龙船有的安静地悬搁于境社,有的陈列于亭边。那倔强的船板、拙朴的花纹鳞片,那栩栩如生、刀工精湛的龙舟头……凝视着它们,我仿佛走进了历史的图景……我还欣喜地见到了世上最美的柳叶桨,“柳叶桨溅桃花浪”,这是古龙舟的最佳伴侣,一面绘有“凤朝牡丹”“喜鹊登枝”等款式的花鸟,一面题写各境神庙宇的名称。我不由得想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古老的境社与宗族体系迅速瓦解,龙舟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也无法幸免,大家突然发觉一条三十六人的龙舟怎么也凑不齐人了。那些心爱的龙舟,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轮不到争渡的机会的……现如今,内河经过治理,绿水重新荡漾……河中的自由是如此畅快,清净宽阔的水域又都游弋着各村落、众境社的争奇斗艳的龙舟。大家肩并肩、桨划一,随着密集的鼓声,用铿锵之力诠释着对乡情乡愁的眷恋。默契的时候,只要看到对面有龙舟,不需要言语,隔着江面点个头,两条龙舟就能比起赛来。痴爱着龙舟的人们,无论环境怎么改变,人员如何聚散,只要来年“龙船鼓转头”的鼓点逸响,那些四面八方的人掩抑的精神,就会像被神笔点睛的巨龙,摇须摆尾马上破壁而出!我的古老的福州城,飘扬着粽香,激扬着时代的音鼓,一起祈福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