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小人物的生活景象——读俞胜的《蓝鸟》有感

微信图片_20220119164017.jpg


历时十年打磨的长篇小说《蓝鸟》,甫一付梓,便以“长篇处女作”的标签得以期待,足够时间下的创作积累,不仅沉淀了作者在生活经验中的影像和判断,也令作者的叙事理念和创作抱负在25万字的篇幅中得到了一次集中呈示和爆发。正如作者扉页所述:“小说,是记忆的嫁接和生长”,时光逆流的爬梳中,散落在记忆层面的个体经验由作者的阐释而生发出共通的维度,人物经历以细微的触角探触到时代背景的变迁,小人物在城市和乡村的交叉地带,书写了个人成长的叛逆和坚守,而阅读的过程又越出了时间的束缚,在文本之中寻出了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景象。


个人奋斗的寓意书写

在《蓝鸟》的叙事结构中,一直并行交织着几条叙事线索,围绕主人公“毕壮志”的奋斗史,又是一以贯之的着墨之笔。故事中的毕壮志,由高中辍学为起点,历经办养殖场、设计师、搬运工、水果贩子等多重尝试,在摸爬滚打中找到了自己赖以立足的生存支点,也在艰辛和曲折中找到了生活期待。

不得不说,“个人奋斗”带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色泽,选择这个命题,本身就是在时代背景的观照中,寻得个人抉择和所处环境的平衡,同时,也折射出个体生命在超越自身局限时的困窘和坚韧。主人公毕壮志,是从北方农村迁移到都市哈尔滨的农村孩子,他离开乡村时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青春时期的不甘和憧憬令他远离自己的家乡,走向了一条曲折而未知的道路。不同于《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不断地在“荒诞”中迫近生活的粗粝真相,也有别于《人生》中的高加林,在现实的华丽幕布中间或迷失。主人公是富有朝气的、固执的,他的执拗让本该平顺的人生多了一些磨难,也让“虚荣”、“沮丧”偶尔地爬到了生活表层。

但可贵的是,跌宕的人生起落没有让他丧失坚持的勇气,也没能使他在多重打击下失却原则和希望。毕壮志在人生岔口中的抉择和坚守,反映了个人朴素的生活热情,这种基于自身的原始追求和生命力的蓬勃,令整部小说的叙事充满了热气腾腾的质地,凸显了个人在直面生活时所葆有的动量和可能。由此可见,作者在写人物的奋斗史时,是贴着生活运笔并铺设情节的。奋斗背后所蕴含的考量,并非显示时代塑造下个人出路的必然,也不想以奋斗变为读者阅读的虚幻投射,主人公“奋斗”本身并没有突破自身局限的奇遇转折,而是结实的在大地上行走,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共情,也是在于其所在平凡人生中的类似境遇和不懈韧性。同时,作者在塑造人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迁,主人公的发展历程反映了转型期社会的“冲突、矛盾和胶着”,这便使主人公的个人奋斗更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蓝鸟》这部小说,将叙事背景放在了上世纪80、90年代,其正是改革开放之后,处于停滞、封闭环境之中的人们陡然有了更多出路探索,也有一些善于开拓、创新的人实现阶层跃迁的时刻。环境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备受震撼,并为此充满瑰丽想象,同时,也有敢于拼、闯的一代充满激情,将勤勉、野心和憧憬融为实践一体。在这样的时代,能够出现毕壮志这样奋斗的人物不足为奇,他对生活持之以恒的求索和对美好事物一如既往的期待,又在当时错综复杂的价值取向中,显得极为可贵。

俞胜在设置情节时,总是有意地给主人公制造“矛盾”和“波折”,本该平稳高中毕业,最终谋得工作的毕壮志,偏偏因为赌气和执拗辍学,从此展开谋生的流浪之涯;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主人公在高中成绩居于班级前列),却在生存的逼迫之中做起“搬运工”之类的苦力;对爱情的追寻,偏偏一波三折,让人望而却步又牵肠挂肚;带有自尊和固执的冲劲,又常常在生活的困窘中,数度被别人撕去虚荣的面皮。

与此种种,不仅是作品戏剧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在时代大环境中,主人公于极端条件下所能直面的必然,是“一条路能走到黑”的固执性格,在挫折和抉择中所呈现的最真实的反馈,也是这个人物在时代背景烘托下,能够达到有效楔入现实的途径。不得不说,作者是带有突入“现实”的责任感的,他一直关注着底层人物的生活处境,也通过众多人物的塑造,来反映在现实处境中人们所选择的可能。这次,俞胜突破自己的观察视域,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广袤的黑土地上,讲述一个发生于北方的奋斗故事。在作品中,对北方的描述是切合的、形象的。而且令人诧异的是,作者这个出生于安徽的南方人,竟然能把北方的地貌、风土和语言娴熟地展现在小说之中,这固然与作者在北方求学、工作的经历相关,但更多地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所观察”和“所听说”的北方的熟稔,以及他在探触现实中,所葆有的细腻、生动和全面,展示了一个作者所要突破自身写作容量的尝试和探索。

同时,俞胜的语言是活泼的、诙谐生动的。将方言、土语结合一体,蕴含着作者特有的幽默感,以及对心理变化的揣摩。文本情节的主要时间跨度是十五年,展示了毕壮志这个“男孩”由青春到成熟的变化,作者用十年的时间为这个故事雕琢、运笔,颇有些自传或者自我意识在内。作者以男性视角,书写男性在奋斗中的情感投射和思想变化,其中少了些跌宕转折的感伤,苦痛中也滤去了矫揉夸饰之嫌,整体来看,主人公一直用勤勉和乐观去化解困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挫折更多宽宏的力量。


浪漫与现实有机交融

谈起长篇小说,笔者以为,语言和情节是其中两项重要维度。语言是行笔撰文的基础,是情节连缀的粘合。对于本部作品的语言,前文也有所表述,作者用宽厚、诙谐的方式去展现情节的开阖,带有个性化的叙事色泽。同时,对于长篇小说而言,篇幅的延伸会加大对语言的稀释,这也对作者的笔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私以为,在阅读《蓝鸟》的过程中,作品的语言并没有惯性化的书写,而是用不同的叙事节奏来打破阅读疲劳。可以看出,作者的叙事是经过推敲的、有自发的写作意识的。同时,经由语言垒筑起来的情节,也不仅仅是单调的现实书写,其中,还带有浪漫气息和寓言化色泽。

以主题情节的架构为例,作者没有刻意地为文本注入“泥土气”,也没有简单地把生活事件结合成人物走向的“流水账”。浪漫化的书写始终如草蛇灰线般隐身其中,给文本的现实主义浸染了靓丽和灵动。在书写毕壮志的奋斗史中,他和宋燕秋的爱情一直贯穿于文章始终,是其奋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期待、牵挂和追求”,即使处于多重价值观冲突的现实之中,毕壮志也没有舍弃底线,更没有因为自身的处境而一蹶不振,或者在患得患失中失却希望。主人公对于爱情的追求、坚持和守护,无形中给生活添加了浪漫,或者说,一种对于心中梦想的固执、韧劲和千回百转,放在除却爱情之外的其它词汇上,也可以因为靠近途中的坚持而显得浪漫和生动。

笔者在阅读时,曾以为属于毕壮志的青春爱恋,会在生活的消磨中变成回忆的底色,成为美好的停格,但是作者在情节跌宕中,还是给予主人公圆满的结局。即便阅读最后篇章时,笔者也有一些感触:

宋燕秋真的可以接受毕壮志的怀疑而无视其它?或者她最终可以在琐碎而庸常的生活中接纳毕壮志,并在感动中生出爱情么?但是,突破矛盾后的圆满和期待,似乎也是文中一直流动的对生活的信任和希望,这本身也是历经风雨后对人生最真诚的勇敢,不正是一种饱满向上的浪漫吗?

在《蓝鸟》出版之前,俞胜曾写有《城里的月光》小说集,他用一种敏锐的视角去探触生命的平等和尊严。私心的说,笔者也非常喜欢月亮的意象,哲人见圆缺、旅人思婵娟,尤其那柔和的皎皎光芒,是黑夜中倾泻的温暖。我记得在《小王子》里,小王子“驯服”了一朵花,那就是独属于他的希望和浪漫,那在生活中浇灌出的爱情、梦想和坚持,也可以蕴藉在平淡生活中,生出独一无二的玫瑰,并摇曳出温暖的光影,我想,这本身也是文字所呈示的无限美好,以及点缀其中温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