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庄世平:魂系中华

作者简介

廖琪,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原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暨南大学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文学创作一级,已出版《廖琪文集》(五卷本)等文学专著五十余种。曾获中国改革开放文学成就终身奖、首届全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等奖项。

作为一位热情的爱国主义者,庄世平的奉献当然不止于一个地区。他的胸怀所及,属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内地的极“左”思潮还十分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转变,经济生活仍十分贫困。于是,人们对物质的要求十分的强烈,对尽快走向富裕有着热切的期望。摆在各级领导人眼前的难题是:经济建设要尽快搞上去,但大量的资金去哪里找呢?为此,庄世平无不殚精竭虑,四处筹划,同时又不能不处处小心,谨慎行事,唯恐刚刚走向开放的各级领导人误入形形色色的金融陷阱。十分幸运,由于海外工作的关系,庄世平本来极少写信,但我们仍然找到他1980年5月写给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的信:

南生同志:

关于国外财团拟贷款五亿美元给广东省事,上星期我行荣副理赴穗之便,我曾让她转告对此项贷款之意见,荣副理回来后,我们对此事再加以认真研究。昨晚十点半和今早7点45分,我曾两次挂长途电话找你,两次电话虽打通,但没有人接电话。故只好函告如下:

1、贷款之事。建议省里首先要考虑对这笔贷款要有具体安排用途,因借款成本较高,应力争于短期内能用出去。只要对建设或投资生产有利,短期内(如在一年以内)能把资全用出安排在生产建设上,这样借进外资是可以的。

2、贷款全额。建议需要多少借多少为宜,如对方仍坚持借出五亿,在此种情况下,我方如确有需要,为照顾双方利益,使对方手续费收入不会太少,建议我方借款最多不超过三亿元,其中两亿元由省里自己用;一亿元可以转给我行使用。对省里自己用的两亿资金,在短期内未用的小部分,可以委托我行转出套息,但数目不宜过多。

3、借款年期。最长为十年。

4、利息。包括手续费在内,争取年息八厘半,最高不超过九厘为宜。因目前欧洲美元存款利息日趋下降,美国贷款优惠息最近由20厘降至17厘;今天美元存款利息一年期为10.875厘,6个月11.0625厘, 3个月11.1875厘。另在欧洲银行美元存款最长为五年期,其利率目前只有11.325 厘,长期资金趋势看跌。

5、本息偿付办法:拟息随本减即分期付款的办法为好。以上意见供参考。

世平 鉴启

1980年5月8日

1997年7月2日,庄世平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jpg

1997年7月2日,庄世平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2000年6月,庄世平在北京参加大公报创刊九十八周年暨大公网创建五周年庆祝活动。.jpg

2000年6月,庄世平在北京参加《大公报》创刊98周年暨大公网创建五周年庆祝活动

1997年秋,庄世平与董建华等参加香港金融界庆祝回归委员会庆祝活动。.jpg

1997年秋,庄世平与董建华等参加香港金融界庆祝回归委员会庆祝活动

文如其人,信写得朴实无华。但势之迫,情之切,言之慎,却无不溢于字里行间。至于资金如何筹措和处置,他更像一位诲人不倦的长者,其精算,其稳妥,无不令人折服。在资金引进这一点上,他无疑是一位勤奋而又无微不至的掘井人,是一位勇敢而又义无反顾的捐血人。

1985年底,汕头市男女篮球队在市委副书记陈厚实的带领下,赴港参加友谊比赛,庄世平不仅率潮籍侨领乡彦前往车站迎接献花,并亲临球场为家乡的球队助威鼓劲。有感于汕头市男女篮球队这次出访的良好成绩(取得邀请赛第二名),庄世平和叶庆忠、陈才燕、许伟、廖烈科、陈伟等侨领,深为潮汕地区于今未有一座现代化体育馆而惭愧,一致向球队领队、汕头市委副书记陈厚实提出在汕兴建体育馆的建议,并表示大力支持。此建议立即受到汕头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久就成立了筹建委员会。可惜,1986年底以后一段长时间,香港股市大跌,部分潮籍实业家经济出现困难。1987年10月,汕头市副市长陈远睦为此前往香港宣募,面对萧条的经济形势,宣募的话难以说出口来。香港潮州商会会长刘世仁见况,指点迷津说:“请庄老出来吧。成立一个机构,庄老任主任,我任副主任,他掌舵,我跑腿,不信搞不成体育馆。”于是,香港潮人助捐潮汕体育馆委员会成立,庄世平任主任,刘世仁、廖烈科、叶庆忠、马松深等乡贤任副主任,宣募工作深入到香港潮人的每一个角落。随后,又由于一些意外事件,宣募工作出现困难,一些侨胞观望不前;再因为国内建材价格不断上涨,体育馆从原计划投资500万元,不断增加投资预算,从800万、1200万、1500万一直提到2000多万元,难度更大。为此,庄世平和助捐委员会的成员多次策划组织,具体分工做重要人物的工作,劝捐工作得到了潮籍侨胞的拥护。其中,李嘉诚、林伯欣两位潮籍富商名士各捐资200万港元以上,廖烈科捐100万元,刘世仁捐100万元,马松深捐100万元;其他捐出几十万、几万、几千元的潮人,则难以胜数。最后,共捐集达2000万港元。

1990年元宵,耗资26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8230平方米、可容纳3888名观众的潮汕体育馆终于落成。随后,盛事接踵而至,第四届潮汕迎春联欢节开幕式,广东省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汕头特区十周年暨扩大范围庆典,都在潮汕体育馆举行。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出席了汕头特区10周年暨扩大范围的庆典大会,还在体育馆会客厅会见了海外各地侨领、知名人士、著名实业家。庄世平接受会见之后,抚摸着体育馆的梁柱坐椅,感慨万千。联想到潮汕从此结束没有体育馆的历史,今后的体育文化事业将因此而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他不由发出了舒心的微笑。

1988年3月庄世平率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赴海南岛视察,合影于“天涯海角”.jpg

1988年3月,庄世平率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赴海南岛视察,合影于“天涯海角”

也许为了圆回自己早年热心体育、有志当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的难圆之梦,庄世平考虑到普宁的篮球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一批技术骨干。1950年代末,普宁篮球队曾打遍大江南北同级球队而无敌手,后与全国甲级劲旅八一队交手也仅以小比分败落,虽败犹荣。为发扬这光荣传统,他于1980年代初就联络海外侨胞,耗巨资在家乡组织“华侨杯”篮球邀请赛,每年举行一次,邀请全国各大城市的篮球劲旅参加。每次,庄世平都亲自观看重要赛事,为优胜者颁奖。对普宁重振篮球运动雄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987年初,香港立法局议员、知名潮籍实业家詹培忠和庄世平商讨后,决定将“华侨杯”篮球邀请赛扩大到整个潮汕,一年一届,由各县市轮流主持赛事。每年赛事既可以是各县市代表队,也可以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各县市中学尖子队,并更名为“世平杯”“培忠杯”男女篮球邀请赛。同年底,第一届“世平杯”“培忠杯”篮球邀请赛在普宁鸣金开幕。第二届在澄海,第三届在揭阳,第四届在饶平,第五届在汕头……每一届庄世平都出席重要赛事,发表激励讲话,为优胜者颁奖,表现了振兴潮汕篮球运动的强烈愿望。1989年元旦,第三届“世平杯”“培忠杯”篮球邀请赛于晚上在揭阳决赛,并举行闭幕式。当天上午8时,庄世平和詹培忠在汕头市委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往潮州市,与该市侨务办公室负责人商谈由詹培忠捐资120万港元在家乡建设一间学校的事宜。午饭后,潮州市委的负责人闻讯赶来,又交谈了一些工作。下午,赶到揭阳匆匆吃完晚饭,就出席了决赛和闭幕式。

当晚,揭阳代表队在几千名观众呐喊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气势如虹,勇夺杯赛冠军。庄世平在闭幕式上讲话和颁奖时,体育场外已是鞭炮齐鸣,为主队的获胜而庆贺欢呼。由于庄世平是第一次莅临揭阳,且他在经济工作中的丰富经验和卓绝贡献,揭阳县党政负责人和许多群众希望他能留下来,或到各处看看,指导他们的工作。这时已是晚上10点多,天气寒冷,北风凛冽,公路正在拓宽,崎岖不平。可是,庄世平早已和汕头市党政领导人约好,晚上不管多晚,将一起讨论商议汕头大学的建设和其他重要工作。于是,汽车开来了,庄世平仅和揭阳县负责人相约不久重来补饮庆功酒,就在体育场外登车返汕。一路颠簸,回到汕头国贸大厦,已是凌晨1时多。汕头市党政负责人不忍心年近八旬的庄老过于劳累,意欲翌日商讨工作,但庄世平执意会议立即开始。商讨完工作,已是凌晨3点多钟,黎明在即了。

在庄世平的奋斗生涯中,这样的工作日程,难以数计。

1990年2月,鉴于庄世平在汕头市作出的重大贡献,汕头市人民政府授予庄世平“荣誉市民”称号,赠予金锁匙一把。

新加坡著名华侨实业家罗新权,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敢于冲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层层禁运,克服层层的障碍,为祖国引进深海钻井平台,为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他受吴南生、庄世平之邀,参与汕头特区的踏勘选址工作。可惜,他提出的填海造地的宏伟计划,以及在特区引进各种高新技术型工厂、生产的部分产品在国内销售,以利于尽快收回投资的大胆设想,因当时的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于是,他转道北上,经调查研究,在庄世平大笔贷款的支持下,在北京离首都机场不远的地方投资了“丽都大酒店”。国家刚开放,服务行业的配套至关重要,他的这一思路应是十分正确的。然而,建设和开业之初,各种困难和麻烦就接踵而来。不说申报手续的冗长繁杂,单是场地上三棵影响建筑的松树,有关部门竟借保护林木之名硬是不准砍倒,致使酒店迟迟无法开工……后来,尽管酒店地处机场路边,但知者甚少,于是,在路边设置了一个指引的标志,可是,又有部门出来干涉,美其名曰“通往机场的道路不准设置商业性的标志”而限令拆除。罗新权面对这些不合理的禁令,虽多次申诉但都不得要领。这些,不能不使他对在国内的投资感到心怯。每每路过香港,他都要向庄世平诉苦一番。

不论是在香港,或到北京,庄世平对丽都大酒店的发展都极为关注。对这位爱国侨商的任何一点伤害,都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玷污抹黑呀!因此,酒店碰到的任何困难和麻烦,无论巨细,他只要知道,都挺身而出予以帮助解决,有时候,他连夜给有关部门写信、打电话;有时候,他乘北京市的领导来港办事,当面反映情况。北京市市长林乎加访问日本途经香港,仅停留不到一天的时间,竟让庄世平找到,谈论的仍是丽都大酒店的事情。而更多的时候,是庄世平亲往北京,向有关部门面陈酒店的困难。好多次,习惯于红头文件的有关部门也无法解决问题,庄世平只好请出林乎加,召集有关人员和他一起吃饭,在饭桌上摆情况提意见,最后由林乎加拍板解决。正是庄世平的努力,丽都大酒店这个在开放之初就创办的服务性外资项目,才得以生存和快速发展,成为北京市引进外资的一个样板。像以上这样的事迹,几乎不胜枚举。

大连市的富利华酒店,得到庄世平主持的南洋商业银行的贷款支待。

杭州市的黄龙酒店,得到庄世平主持的南洋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贷款额一再追加。

天津市的汽车轮胎厂由他引进,并得到他的贷款支持。

汕头市第一座高达26层的四星级国际大酒店——国贸酒店,建设过程中资金难以为继,得到他的贷款支持;酒店开业之后,邀请香港利园集团给予现代化管理,使汕头酒店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更高的层次。

汕头超声印刷制版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精技术型的合资企业,1985年由他引进后,经济效益一直十分显著。

惠州市著名的TCL电子集团在初创时,资金十分困难,庄世平率南洋商业银行予以巨额的贷款支持。

1993年底,湛江市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水灾,26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其中有7.8万人被围困了三天三夜,灾后生产和生活面临极大的困难。庄世平对灾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四处奔走募捐,仅三天就为灾区筹得了1200多万元的赈灾款。随后,在他的动员下,香港的慈善机构也纷纷前往灾区,带去灾民急需的大米、棉被和衣物,留下一片爱心。1996年秋,该市又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台风,庄世平再次伸出援手,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出任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副会长,不仅时刻关注中国年轻一代的成长,还多次协助筹资支持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入学就读。

他出任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为基金会在港创办贸易公事,创造利润,致力于扶持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

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启迪了多少人的心扉,结下了多少丰硕的果实。

他多次代表国家有关部门出访,赢得了国家利益,增进了中国和各国各地区的亲善和友谊。单1950年代和1990年代,他就出访越南两次。由于他在越南抗法救国时期就具体负担援越重任,对增进中越人民的友谊,对恢复两国政府的正常关系,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对原泰国总理比里一家的关注和关怀,体现了庄世平强烈的国际主义情怀和精神。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泰国总理的比里,对中国人民一直怀着十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新中国建立后,他长期在中国的广州和北京生活,1960年代后期才离开。他的三女儿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中文,离开中国前往巴黎教授中文期间,仍多次到中国访问,并在许多国际场合为维护中国的形象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辩论……

然而,尽管他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肩托起一座座大厦,肩负起一项项重任,但谁能知道:在各地繁忙的国事商务中,他几乎都用双手自己洗衣服。他的一身穿着几乎没有一件名牌,戴在手上的是已购置了二十几年、极普通极廉价的“精工表”。而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尽管他的事业如初升的骄阳,南洋商业银行的发展蒸蒸日上,但他舍不得购买一辆专车,上班下班一律步行或搭电车。如今的住房仍是30年前香港中国银行分配的宿舍,充其量也仅100平方米出头,而客厅的空调还是1995年末才安上的。直到今日,只要不涉及外事活动,不论是带团出访考察,或是外出洽谈商务,甚至是上京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大会、中国银行董事会,他总是搭乘飞机的普通舱,绝不为一两个小时的舒服而多花国家的钱财。这在香港同一层次的人士中,几近绝无仅有!

19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金融界发生了强烈动荡,房地产出现危机,多家银行遭受挤兑,个别银行导致倒闭。由著名侨领陈嘉庚集股创办的香港集友银行,由于经营不善,也在动荡中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甚至,已有外资银行决定收购集友银行的传言。紧急之中,集友银行只好向中国银行发出注资援助的请求。一直深为陈嘉庚兴学育才、仗义爱国的行为所激励的庄世平,不能不为此闻风而动。从中国银行的最高层到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直至周恩来总理,他都为这件事建言献策,披肝沥胆。在他的帮助下,终于使香港中国银行向集友银行注入巨额资金,把集友银行从危困中解救出来。从此,中国银行成为集友银行的大股东,集友银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经营方法灵活稳妥。中银机构这一行动,连陈嘉庚当时的亲属后代也深为感激。

然而,20年后的80年代末期,围绕着集友银行当年被收购一事,竟空穴来风,掀起轩然大波。陈嘉庚先生的个别亲属,眼看香港金融市场走势强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竟散布不实之辞,否认当年中国银行巨额注资集友银行,并成为集友银行的大股东的历史状况和实际情况。为此,不仅搞得香港部分舆论沸沸扬扬,而且直捅到北京的中央有关部门,令不知情者将信将疑。中央有关部门甚至派专人赴港调查此事。庄世平为此据理力争,力陈当时中国银行注资集友银行的真实情况。可是,不仅有些人偏听偏信,有关部门甚至有作出倾向于闹事一方的决议的趋向。为此,1991年3月,庄世平联系到原在集友银行任职、当年收购过程的见证人、全国政协常委黄克立,专程赴京,不仅不辞劳苦一再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联合向李鹏总理写信,陈述历史事实,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李鹏总理对信中提出的问题极为重视,不久,亲自接见了庄世平和黄克立,详细听取了他们的具体意见。随后,李鹏总理亲自参与这事的处理,恢复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这宗年代久远的历史悬案得到了公正的裁决。

庄世平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处理这件历史悬案的行动,又一次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和赞扬。

1991年盛夏,长江流域经长时间大雨倾注,各支流水位高涨,洪水漫过堤围,淹没农田,冲毁农舍,漫浸都市。整个华东地区深受水患之苦,损失巨大。中国民政部首次向全球发出呼吁,期待国际力量施以救援之手。

这是8月初一个热气逼人的夜晚,富有强烈爱国心的著名华人实业家李嘉诚又一次听完了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不由感慨万千,夜不能寐。对中国民政部的赈灾呼吁,他举双手赞赏,从心底里决意要为赈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他又不能不将信将疑,因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海外曾有多少有识之士要为此献策出力,却被拒于国门之外。如果这一次广播的消息不准确,自己就贸然捐钱捐物进行赈灾,难免要将自己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呀!思虑再三,他给庄世平打去电话。

庄世平接到电话,了解了李嘉诚心中的疑虑,豁然应道:“有关的消息我也听到了,既是中央电台的广播,我认为是不会错的。由此也可以肯定,华东的水灾确实十分严重。”

李嘉诚听了,心结顿时释然:“既然如此,我想多捐一些,希望由此带动全港同胞一同参与赈灾行动。我的赈灾款确定为5000万港元,不知您的意见如何?是否应向香港新华社通报一下?”

“很好!我这就向新华社通报。”庄世平顿了顿,又说:“我想还应该尽快在报纸上登载您赈灾行动的消息,这样才能带动全港尽快掀起赈灾的热潮,可以吗?”

“可以。”李嘉诚言犹未尽,又随口问道:“不知香港中银机构有什么赈灾行动?”

“这——”早于1986年就在南洋商业银行转为名誉董事长的庄世平,由于不再管理具体事务,对这事并不了解。“估计行动是有的,但具体的捐款数字我还不知道。”

经李嘉诚这一提问,庄世平不由心生疑窦:中银系统的赈灾行动理应在报上发布消息的,为什么默默无声呢?是不是有什么不方便之处呢?

这天早上,庄世平来到南洋商业银行办公室,向总经理询问了中银系统赈灾的情况。原来,中银香港管理处不久前已召开下属机构的会议,为各机构定下几十万元的赈灾款额。也许是各机构的款额不大,所以,未在报纸上宣传公布。庄世平听罢,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赈灾工作热情高涨,香港更是其势如潮的情况,希望总经理增加南洋商业银行的赈灾款额,增强南洋商业银行在香港同胞心目中的声誉和形象。总经理表示同意,马上打电话向管理处汇报。可是,这意见立即遭到有关主管人员“已有组织决定,不能更改”为由加以拒绝,总经理不由面露愧色。站在一旁的庄世平按捺不住了,径自从总经理手里接过话筒,耐着性子向有关主管人员解释南洋商业银行增加赈灾款额的意义。有关主管人员辩解说:“香港中银系统和华东地区同属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肯定会向华东地区拨款赈灾,而中银系统所赚的钱也是要上缴中央政府的,不必要在此问题上多此一举;中银各机构的赈灾工作,只是表个态而已。”庄世平据理力争道:“中央政府的拨款和中银机构的赈灾捐款完全是两回事。正因为我们和国内完全是血肉相连的整体关系,所以,更应该在赈灾工作中带好头,增加赈灾款额,为香港同胞作出榜样。这同时也是在1997年即将到来之际表明我们和海内外同胞同舟共济的一个极好机会。”听了庄世平的话,谁料有关主管人员指责说:“你还有组织纪律原则吗?组织的决定怎么能随意更改!”庄世平终于被激起义愤,驳斥道:“我向上级反映情况提意见,犯了哪一条纪律?这完全是我的权利!你不把我的意见反映上去,才是真正的犯了纪律!你不同意南洋商业银行增加赈灾款额,我还要向更上一层的部门反映。”在庄世平的努力推动下,中银各机构也纷纷提出增加赈灾款额的要求。最后,上级终于赞同大家的要求。于是,中银各机构的赈灾款额一下子比原来增加了十倍以上,南洋商业银行的赈灾款达到500万港元。

强烈的爱心,构成了庄世平的大义大智大勇!

随着李嘉诚为华东赈灾5000万港元,以及中银各机构的赈灾具体行动在香港各大报纸上登出,香港的赈灾工作迅速进入高潮,各社会团体纷纷上街募捐,各处商铺无不举行赈灾义卖,连中小学生也背上募捐箱上街宣捐。仅仅一次集全港明星艺员参与的赈灾大献演,就筹集到善款2亿多港元……庄世平的家和办公室成了赈灾询问场所,整天里电话不息,客人不绝。他总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在赈灾方法、捐赠渠道、物资运输等等方面,尽其所能地为各方的热心人士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想不到一次华东水灾,竟从另一个方面唤起了广大侨胞的血浓于水的强烈爱国心,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和强盛,从这次赈灾行动中又一次得到证明和体现。

1991年秋,庄世平带领由香港华资银行高级职员组成的考察团往东北考察途经北京,李鹏总理在百忙中予以接见。对香港同胞在赈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李鹏总理再次给予了热烈的赞赏,并代表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考察团的全体成员,转达对广大侨胞爱国行动的衷心感谢和亲切问候。

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梁威林这样评价庄世平:“很念旧,总让朋友感到他就生活在你的身旁。公干之余的聚会,或是一个电话,都成了他维系朋友感情的重要渠道。重要节日的一点点小礼物,比如一张贺年卡、一份挂历,总是记挂在他心头,不仅让人感到他的存在,更让人感受到他的活力和热情。珍惜友情的人,是心理年龄不老的表现,说明他还有很多的追求和向往。”

1995年底,汕头市人民日夜盼望的海湾大桥和深汕高速公路汕头路段终于建成了。为了汕头的海、陆、空交通,庄世平不论在全国人大或政协会议,不论在香港或是北京或是广州,一直给予最为迫切和真切的呼吁。如今,一桥飞架南北,汕头的交通史写下了新的辉煌的一页。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来了,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来了,潮汕三市的负责人来了,庄世平和李嘉诚、林伯欣等潮籍海外侨胞庆贺来了。然而,在举行大桥的通车典礼上,在当晚中央电视台以至广东各地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节目中,人们欣喜中不由有些遗憾: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海外侨胞中,居然没有庄世平的位置。庄世平却笑呵呵道:“我这么大年纪,又那么远跑来,就为了争一个位置么?我如果这么想,是自己看轻自己;你们这么想,是小看了我。任何事情,特别是这样有历史意义的大喜事,只要参与了,心里也就无憾了,还有什么可计较的。”说得在场的人再也不好出声了。

2002年1月1日全国政协举行的茶话会上,庄世平与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原副总理谷牧、国防部长迟浩田合影留念。.jpg

2002年1月1日,全国政协举行的茶话会上,庄世平与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原副总理谷牧、国防部长迟浩田合影留念

1998年8月初,有消息传来:庄世平被列入第三批“深圳荣誉市民”的名单。他是创办特区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第一个提供世界各地创办特区的资料;第一个在城市建设规划上向深圳提供了香港新界建设规划上的有益经验和各种考察便利;第一个为深圳引入了境外银行,支持并挽救了深圳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有些人别有用心地将特区与解放前的“租界”相联系的时刻,他挺身而出给予了迎头痛击,深圳的繁荣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有人说,即使在深圳为他立一块纪念碑,也不足为过!更有人为他打抱不平,这“荣誉市民”还是第三批的!可是他一点也不为所动,反而说了一番道理:“办特区在中国来说是一项创举,是上至邓小平、下至方方面面,千千万万人都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仅仅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如今人家记住了我,我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能去计较第一批还是第三批呢?如果第三批还没有我,你们会不会又要说人家无情无义呢?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能计较,计较便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伤害了同志间的感情,也伤害了事业。”9月28日上午九时,庄世平高高兴兴地来到深圳,接受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和证书。下午3时整,他又匆匆赶往香港,参加晚上有关部门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9周年”的活动。

只有时刻将自己当作一粒水珠,大海拥抱了她她才会如此博大精深、豪放轩昂;只有时刻将自己当一把泥土,高山托起了她她才会如此高瞻远瞩、一往无前。早已将自己的命运和共和国的命运连在一起,并将个人的荣辱利弊置之度外的庄世平,也恰恰因共和国的崛起而高大,因共和国的辉煌而灿烂。

他的名字,将和共和国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