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像一条鱼,在诗海里游弋

作者简介:王岚,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记者。


啊.jpg

但凡诗人,或者喜欢写诗的人,大抵是有些天真、执拗、冲动、理想化、情绪型的吧。我一直这样认为。

三年前初识崖丽娟,是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工作状态中的她,颇具干练色彩。一般来说,对女强人,我是敬而远之的。忽一日,她拿出一叠诗稿给我看,并说准备要出诗集。我有点疑惑。上海文坛或者诗歌圈,好像没听说过崖丽娟的芳名呀。她是敏感的,看出了我的犹疑,有点辩解似的说:“其实我15岁就接触新诗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在老家广西开始写诗,还被吸收为‘南国诗社’会员……”

至此,从她的讲述中,我了解了一些她的经历。她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与书为伴,受到良好的家风熏陶。大学时代,她读的专业是历史,却是诗歌超级爱好者。上世纪80年代的诗坛,诗人们刚刚从被禁锢的自由中得以解脱释放,就像鱼,从干涸见底的江河湖海里跃出水面,各种诗派潮流是争先恐后登上诗坛,也出现了至今还让人怀念的著名诗人,对此,崖丽娟有过满腔热情的关注并成了这场盛宴的亲历者。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三十多年,崖丽娟当过大学教师、电视台记者编辑,也在文化部门当过管理者,现在是一本文史杂志的副主编。一晃数十年,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她则是放弃了看戏看电影、逛街聚会、旅游闲暇的时间,加上先生博学,女儿优秀,家务请钟点工代劳,她没有一般女性需要背负的家庭累赘。投入地工作让她获得很多荣誉和奖励,却和诗歌擦肩而过,这让她颇感自豪又有点遗憾。

“除了看书,我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放在工作上。”聊天时她这么说,我一度暗想,真没趣。好玩的是,说到诗歌的时候,她毫不设防地柔软起来,天真,痴迷,甚至会露出一丝娇嗔。一次,她冷不防问我:“你觉得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特别厌恶说假话,但知道有时候,真话人家未必要听。但想想她是个写诗的人,心底应该比较单纯吧。于是直言:“工作中我一直把你当领导,但是当你和我谈论诗歌时,我觉得你是一个心思敏感,也许脆弱的女人。”她一拳打在了我的肩膀上,有点羞涩地笑了。

慢慢地,我有点理解她了,也有点佩服她。我们都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多少都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对诗歌、对文学,都有着一点特殊的情结,因为,那就是我们的远方。现实中,繁忙的工作挤压了她绝大部分的时间。单位里,她担任着不大不小的一点职务,又是个极其认真负责任的人,不肯放过一丁点出瑕疵的可能,或者说不肯给自己一点出差错的机会,还要求别人和她同频。这样就很累,难免焦虑。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也许是命运对她的眷顾,人到中年,她终于又和诗歌重逢了。

工作之余,她沉迷于诗歌创作且一发不可收。从此,午餐后的闲暇时光,只要无雨,我常常在复兴公园的浓荫下,听她读新写的诗。“这是我早上在公交车上写的。”“这是我昨天下班在公交车上写的。”很多次,她都这样开场,然后开始念给我听。也有时候,漫步在工作单位附近的淮海路、思南路、瑞金二路、茂名南路一带,我常常忍不住路边商店里食物香味的诱惑,当我说要去买吃的时候,她也不说什么,捧着手机站在旁边,人来人去,她旁若无人。等我买好,她就把刚刚写在手机上的诗念给我听。我有点惊讶,如此纷乱嘈杂的场合,她却能够心无旁骛写诗,这是对诗有多么的热爱!她又有着怎样的灵感、激情和才情?后来,这样的情形成为了她和我之间的一种习惯,一种默契。

诗歌让她宁静,她变得平和豁达。2019年,她的处女诗集《未竟之旅》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出版了。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社会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而她在赏读他人诗作的同时,继续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行行诗句中毫不保留地敞开自己,就像一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弋,把一首首诗汇聚成了第二本诗集《无尽之河》。

2020年上海书展,我受邀参加她的《无尽之河》新书发布会。面对赞誉,她还是理智的。不止一次地听她对我说:“写诗感觉很容易,这是需要警惕的。我要挑战自己,第三本诗集我想换一种风格……”我说:“沉淀是需要的,但激情是很可贵难得的。尤其写诗,趁你还有激情,继续写。风格则不必刻意换,只是写出来后要多打磨,要精品化,要更具诗意,要个性化,要让人一想起崖丽娟马上就能联想到几句只属于你的诗句,就如人们一想到海子,必然会想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到顾城,绝对绕不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她听进去了,而且坚决地把我当做她的闺蜜了。我甚至觉得她有点期待我的出现,这样就有机会念新写的诗给我听,然后,迫切地要听我的意见。经常在周末的午夜,会收到她发来的诗,问我写得怎么样?幸好,我是个越晚越精神的人。可以说,她的第二、第三本诗集中的大部分诗作,我有幸成为第一读者。

 我知道她犹豫过是否要出第三本诗集,形式上是否要有突破,与此同时,她坚持思考、读诗、写诗,家里收藏了二三百本中外优秀诗人的诗集,她对诗歌的评判也有了更精准的感悟。从日常生活、情感抒发的需求,到人性深处、生命哲学的理性思考以及诗歌形式上的变化,她在探索,尝试由个人体验转向公众同理。

她给我看了第三本诗集的初稿。我不仅看到了她新写的诗,还看到了她的努力和执着。从第一本诗集主题的“纯”到第二本诗集内容的“广”,再到第三本诗集内涵的“深”,她不断突破自己,由最初亢奋的自发写作,进入到冷静的自觉写作。在这过程中,她还写了不少极具思考价值的诗歌评论,似乎要从诗歌写作者向诗歌评论者转型,以她的资历和经历,她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人文底蕴。

 有一次,她询问我第三本诗集取何书名,随后自己说出三个,其中一个很现代,一个太理智,一个则有点小性感。她举棋不定。我不是诗歌评论家,只是出于对文字的喜欢和敏感,便把直感告诉她,有啥说啥,也不会婉转。看得出她很慎重,那是对诗歌的敬畏之心。

现在,她的第三本诗集《会思考的鱼》马上要与读者见面了,她的幸福不言而喻,书名是从她的组诗“忧伤渡不过彼岸”中提炼出来的——


水底有丰腴的海藻

喂养自称爱情的鱼儿

它贪食,海水会干涸见底

一条又一条鱼,乐此不疲

 

鱼儿掀起巨浪,与自己欲望博弈

岸边芦苇亲昵呓语

天上飘过一片唇,压着另一片

海水倒映白云的嬉戏

 

海浪颠簸,一遍遍做猜谜游戏

星座,属相,性格,血型

用骨灰级智商玩牌,彼此哪有输赢

情商迭代升级

 

爱情高手,都是会思考的鱼

 

想象,是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也唯有真诚和心中盛满爱意、美意,才能写出让人读之有共鸣又契合每个个体心思的诗。她的两本诗集,爱情诗占了绝大部分的容量,就像一阵清新的风,扑面而来。这两年,《文艺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人民政协报》《欧洲时报》《上海文学》《作品》《滇池》《山东文学》《安徽文学》《广西文学》《上海诗人》《浙江诗人》等国内外40多家报刊陆续发表了她不少诗歌和评论。

 她说《会思考的鱼》出版后可能停笔一阵,一则“因为人生无憾了”,二则持续写了三年多“有被掏空的感觉”。但是,以我对她的了解,或许,沉淀一段时间后,她又会华丽转身,带给我们新的惊喜……让我们期待吧!

祝贺崖丽娟,三年连续出版三本颇有质量的诗集,在上海乃至全国诗坛,可能都是少有的奇迹。诗海不枯竭,她可以永远是一条自由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