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爱心与担当的力量 ——记“中伊文化交流使者”于桂丽

故土之外的第二故乡

到于桂丽老师家做客,有幸欣赏到她的琴艺。我被她娴熟的弹奏技艺和她对作品的诠释、情感的表达所触动,最深的感受是她用十指表达爱的心声,优美抒情的旋律从心底迸发而出,一曲终了,意犹未尽。她介绍说,这首乐曲来源于苏菲诗人法里德丁·穆罕默德·阿塔尔的叙事诗《百鸟朝凤》,所表达的内容是人类要为追求真理而不懈的努力。她谦虚地说,下一次她会弹奏一首更美的乐曲给我听,但需要练习一段时间才行。于桂丽虽然是翻译家、教师,却有着诗人般的浪漫气质和善良情怀,她把中国文化传递到伊朗,继而将伊朗文化带到了中国教授给她的学生,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外交使者。


于桂丽夫妇在伊朗讲授中国文化.jpg

于桂丽(右六)在伊朗海斯蒂大学讲授中国文化


1969年,于桂丽出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个普通家庭。她自幼热爱艺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1996年,于桂丽手提古琴,远离故土和家人,只身来到了文明古国伊朗。小姑娘初到陌生的国家,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她能做的就是用质朴和勤奋赢得了当地人和校方的尊重和信任,并顺利就读于伊朗德胡达语言中心、德黑兰大学文学院,相继获得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12月,她的博士毕业论文《波斯文学作品中有关中国绘画的描写》以满分(20分)的成绩获得了德黑兰大学文学院“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

2001至2005年,于老师在伊朗贝赫什提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用波斯语向伊朗大学生介绍中国文化。荣获了贝赫什提大学授予的“辛勤园丁”荣誉。

在此期间,于桂丽协助丈夫、画家傅书中先生在伊朗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伊朗扎赫拉女子大学、伊斯法罕艺术大学、美赫琳艺术中心和阿哈王艺术中心多次举办中国画展,教授中国民族绘画,举办中国绘画理论和技法系列讲座,将中国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伊朗,并将中国的《芥子园画谱》翻译成波斯语,此书珍藏于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在伊朗学习工作的12年中,于桂丽经常受邀请到中国驻伊朗大使馆为刘振堂和解小岩大使担当外交活动翻译,她为当地中资机构做了大量有关中伊文化交流工作。2006年,于桂丽、傅书中夫妇以“中伊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受到了伊朗前总统哈塔米的接见。


于桂丽在回国前,夫妇二人受到伊朗时任总统哈塔米在官邸接见。傅书中先生在伊朗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作访问学者、客座教授期间创作了这幅作品《和平大地》。2006年傅先生、于桂丽夫妇回国前将这幅作品赠送给了伊朗总统哈塔米.jpg

于桂丽在回国前,夫妇二人受到伊朗时任总统哈塔米在官邸接见。傅书中先生在伊朗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作访问学者、客座教授期间创作了《和平大地》。2006年傅书中、于桂丽夫妇回国前将这幅作品赠送给了伊朗总统哈塔米


读大学期间,于桂丽作为“优秀留学生”代表,受到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接见。回顾那段不平凡的求学经历时于桂丽感慨道:“当年与伊朗的相遇于我是那么的铭心刻骨,也正是那次相遇,使今天的我依旧奔走在沟通两国文化的道路上,没有一丝悔怨。如果说今天我能为中伊两国国家领导人担任同声传译工作,要感谢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感谢我在伊朗学习和育人的经历。”


紧急时刻的担当

2020年1月3日,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发生了无人机袭击事件,造成重要人物伤亡,导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安,战争一触即发,国际形势愈发险峻。

当日,伊朗针对这一事件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清晨,于桂丽接到我国上海东方卫视电视台的邀请,请她为哈梅内伊的全国电视讲话作同声传译。

在未来的几小时里,于桂丽老师需要将由伊朗发来的视频语音翻译成汉语,再将翻译好的音频传递给东方卫视电视台。

由于网速不利,传输进程缓慢,焦急中,于老师又接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学院许书记的电话,请她马上到中央电视台,为下午3点钟发表的伊朗全国电视讲话担任汉语同声传译。于老师这才意识到,在同一天要发表两场电视讲话,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卫视电视台均在第一时间报道此事。

此时,于桂丽的丈夫傅书中先生病重,住在北京海淀医院ICU病房。下午2点钟,是海淀医院ICU病房规定的探视时间,于老师头天探望处在深度昏迷的丈夫时,他的情况不好,呼吸极度困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于老师心如刀绞。而眼前紧迫的工作任务容不得她多想,立刻接受了工作邀请。

于桂丽乘坐出租车前往中央电视台,在出租车上她继续处理东方卫视来自伊朗方面的翻译收尾工作。走进中央电视台同传室时已是下午3点钟,她从清晨接到同传任务到此时已经工作了8个小时,紧张的工作不容她喝水吃饭,此刻,她感到头晕、心慌、身心俱疲。

她深知重任在肩,便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整整一天,焦虑、紧张、愤懑、压力,分秒必争的繁重工作,没有得到一分钟喘息的时间。当她完成同声传译工作,拖着疲倦的步子走出中央电视台时,已是傍晚时分。她仰望星空,各种情绪汹涌而来,五味杂陈溢满胸间,她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导致全球性灾难。2月19日,伊朗确诊了首例新冠患者,继而感染人数不断攀升。疫情的突然暴发让人措手不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于老师带领她的学生们接纳了大量国家官方部门和来自社会各界波斯语翻译的服务工作,以及朋友或陌生人发来的翻译求助。在丈夫病重长期住院、女儿面临高考与之冲突的情况下,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组织团队完成了大量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文件的波斯语版本翻译工作:《丁香医生居家隔离指南》《外籍返京人员健康提示》《解除医学观察告知》。4月13日,在杨丹校长的带领下,于桂丽团队参加了由北京卫视举办的《老师请回答特别节目-山川异域》节目,为国内外抗击疫情做了大量工作。

这需要一个人的大爱、担当和责任,更需要坚忍和毅力。为了适应疫情形势的需要,学院的教学工作不得不更多地偏重于多语种有关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内容。于老师和她的学生们需要和波斯语中大量的医学术语打交道,并回馈至伊朗社会公共服务中,包括更新必要的应急提示、入境须知、酒店入住须知、社区防疫信息、居家隔离指南等内容。


跻身学术前沿的艰辛与收获

早在2009年9月,于桂丽结束了伊朗的留学生活,回国开始了她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学者生涯。在此期间,她协调北京外国语大学筹划了新语种(达里语和普什图语)的建设工作,于2007年6月联络促成了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哈米杜拉·法鲁基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访问行程,两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协议。

于老师先后协调北京外国语大学钟美荪校长、韩震书记、彭龙校长率团出访了伊朗,并与伊朗德黑兰大学、霍梅尼国际大学、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伊朗师范大学和萨迪资金会签署了校际交流协议。


2001年于桂丽老师在伊朗德黑兰为孙必干大使做翻译.jpg

2001年6月,中国画家傅书中在德黑兰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于桂丽为出席画展的中国驻伊朗大使孙必干做翻译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波斯语专业建设和成长过程中,于桂丽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负责沟通协调中国与伊朗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文明互鉴工作。

在她的努力下,中国国际儒学联合会代表团于2016年8月顺利出访伊朗,并与伊朗伊斯兰对外文化联合组织、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德黑兰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又于2017年10月在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举办了“国际儒学论坛——德黑兰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伊朗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她长期为国家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各省外办等政府部门提供口译、笔译服务,搭建和巩固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友谊桥梁,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于桂丽老师于2008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波斯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9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向全国招收了首届波斯语专业学生,于老师以她的爱心、智慧和学识为国家培养出了两届中伊政治、文化交流领域的优秀人才。每每谈到她的学生,她的喜悦和欣慰之情溢于言表。目前,她带过的毕业生活跃在中国外交部、总参谋部、中央电视台、中信国际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行等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重要机构,服务于中伊两国的外交工作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重要岗位上。

于桂丽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35届青年作家(翻译)班,她的研究领域为波斯语言与文学、伊斯兰宗教哲学与文化。2016年至今,她应邀出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员”。2020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评审,担任湖南出版印刷业“十四五”计划天温印务阿富汗教材项目评审,搭建湖南与阿富汗在文化、经贸、文明互鉴与友谊的桥梁。发表学术论文及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波斯文学简史》(波斯语版),《波斯文学简史》(中文版);完成出版了译著《中国文学》、《波斯经典神话》(合著),以及用波斯语撰写的散文集《波斯文化散记》。撰写出版了教材《波斯语第一步》《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教学中的四种技能HSK——汉语语法》等著作;编纂出版了波斯语词典《汉语800字》《新冠疫情暴发下的医院应对策略》(波斯语版)。

于老师开设精品课的方式与众不同,她将试听说课件以系统、专业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每一堂课都倾注了她的情感和心血。她的配乐音频课件均以亲自演奏的乐曲制作而成,亲切悦耳,感染力强,并带领学生们研读伊朗诗歌之父鲁达基、波斯古典诗歌奠基人菲尔多西的民族史诗《王书》,苏非神秘主义诗歌集大成者穆拉维(鲁米)的作品《玛斯纳维》,以及一代文宗萨迪的作品《蔷薇园》和《果园》。在教书的同时,于老师不忘育人,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链接:

于桂丽,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波斯语专业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