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从侨生到健将的拼搏之路——记集美侨校校友李景莹与洪淑彬的故事

11.jpg

李景莹与洪淑彬参赛后合影

1937年,李景莹出生在马来亚,很小就随父母移居泰国。1952年回国后不久,于1954年进入了由陈嘉庚倡办不久的集美侨校读书。集美侨校不但被海内外侨胞称誉为“侨生的摇篮”,在厦门、乃至全国也曾被赞誉为“体育的摇篮”和“文艺的摇篮”。

在集美侨校,李景莹和同班的洪淑彬同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洪淑彬回国时,带回一辆自行车,虽然不是赛车,但她们俩除了上课就是骑着车玩。一个骑车,一个跟着跑,都是光着脚骑车,光着脚跑步。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被体育老师、国家级裁判陈克明看上了,在陈老师的指导、启蒙下,她俩开始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并于1956年9月被推荐代表集美侨校参加厦门市举办的第四届运动会的自行车项目比赛。在那个年代,运动会不提供赛车,车要自己带,也没有运动服,她们穿着平时的服装走进了赛场。结果李景莹以2分48秒6的成绩破了1500公尺的全国记录,洪淑彬以5分59秒的成绩破了3000公尺的全国记录,轰动了整个运动会。

然而,比赛完回到侨校读书,除了高兴,她们别的也没多想,课余时间还是骑着那辆平把“进口车”训练。那年,刚建成的厦门海堤,几乎看不到汽车行驶,也就成了她们轮换着骑车训练的“赛道”。

不久,她们又代表厦门队参加在福州举行的省第二届运动会,李景莹和洪淑彬双双再次打破了5000公尺的全国记录。比赛完,她们回到侨校,老师特意开了小灶,利用节假日把因为参加比赛、训练而耽误的功课补了回来。由于她们在各种运动会比赛中不断打破全国记录,成绩突出,被国家体委评为运动健将。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运动项目,她们的训练就是跑公路,福(州)厦(门)公路是无数趟的跑。可是,最艰苦是跑北方,跑上海、大连、辽宁、北京、山东、长春,为了适应各种比赛环境,全都是骑自行车去跑。尤其一有赛事,她们就骑着北上,既是训练又是参赛,比赛一结束,北方的运动员也跟她们一道,骑着自行车一路南下。

提到新中国参加奥运会,绝大多数人都清楚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实现“零的突破”。然而,极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曾经积极准备参加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并组织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奥运会大选拔。

1956年5月,李景莹和洪淑彬起身前往北京,参加包括自行车运动在内的全国选拔赛。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她们从厦门乘车5个小时到福州集中,然后坐船上南平,后改乘汽车到江西上饶,赶上开往北京的火车。路上耗时3天,不像现在交通非常方便。

在北京集训4个多月,为了参加奥运会,大伙都憋足了劲,进行十分刻苦的训练,10月7日到19日在北京举行了空前盛大的选拔赛,最后在1500公尺自行车选拔赛中,李景莹和洪淑彬分别获得第4、第5名。

大家热切期待着参加奥运会之时,传来的消息却使人意外。因为中国台湾地区的体育组织被邀请参加比赛,中国奥委会坚决反对当时的国际奥委会搞“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国际奥委会分裂中国的做法,并宣布拒绝参加第16届奥运会。虽然她们觉得很可惜,但都明白中国的主权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是可以先放一边的。

3.jpg

参加不了奥运会,集训结束后,她们回到福建,回到了集美侨校学习。这些在体育运动上有突出成绩的侨生,受到中国侨联、中侨委的多次表彰,1958年,李景莹和洪淑彬被正式调入福建省体工队的女子自行队。

集美侨校在校主嘉庚先生的体育思想“意在发扬精神,锻炼身体,扫除病夫之讥”;“我武维扬,振兴中华”的影响下,遵照陈嘉庚这一体育宗旨来教育侨生,从而把同学们爱好体育的自发性升华为自觉性,特别重视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增加体育资金投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美侨校涌现出运动健将12名,一级运动员3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