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桥纪事
这是公园,还是桃源?
这是农村,还是景区?
这就是我置身的农村啊!
东来春风绿荷桥,十里水岸漫莲香。
这里是四川省简阳市平泉镇荷桥村。
背山临水,流溪潺潺。荷桥村村民祖祖辈辈守着的不是风景,而是收入单一,落后潦倒的贫困。
“以前我们这儿好穷啊,几年前人年均收入也就1000多块钱。”
荷桥村村民邱龙俊告诉我说。
“可是现在完全看不出是穷地方啊!”
“是啊,我现在一个人的年均收入便有30000多元!”邱龙俊自豪地说:“家里几个人的收入加起来,能过10万元呢!”
“这个变化挺大的,怎么实现的呢?”
“以前,我们是给自己种庄稼,现在我们给城里人种庄稼;以前我们是到城里看风景,现在是城里人到我们这儿看风景。”
见我听得不是很明白,他给我作了大致解释: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以后,荷桥村的土地耕种方式没变,经营方法却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将土地玩出了花样,也因此结出了硕果。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部分农村改变了吃不饱饭与穿不暖身的贫穷面貌。但荷桥村却一直处于饿不死,也富不起来的窘迫状态。
为了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荷桥村人转换思维,与一家企业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先进管理模式,让渴望耕读传家生活的城里人来承包自己的土地,热爱这片土地,情牵这片土地。
荷桥村十里荷香,生态盎然,步移景异,美丽的画卷俨然公园,可谓与宋代杨万里所描述“桥压荷梢过,花围桥外饶”之景致高度一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荆溪无胜处,胜处是荷桥”,这么好的风景,为什么不培养观光旅游的回头客呢?
人们旅游,多因新奇所至,追求的也往往是“到此一游”,新奇劲一过,眼中便少了或没了风景,回头客所占比例不大。
如果游客对所旅游的景区有其牵挂,那么对景区的爱就会是长期的、持久的。
人就是这样,纵然身体四处游走,却始终走不出乡愁,也总会如海鱼一般割舍不能地不时回游,归去来兮,以倾泄心中的亲近。
但凡是人,只要活着,就与庄稼有关:种庄稼的人吃自己种的粮食,不种庄稼的人吃种庄稼的人种的粮食。
庄稼是天,庄稼是地。庄稼于人类来说,既是衣食父母,更是一种情怀。
荷桥村大打情怀牌,出招了——两万元一年的承包费,就能让城里人当上一亩土地的主人,让其情感驻留。
种植,管理,收获,都不用躬亲,全由荷桥村的村民代劳。而时时收获的蔬菜及逢季收获的粮食,都能免费快递到家。
这是荷桥村与一家企业合作的结果:对该村全域约35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因地制宜地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定位,深入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并运用现代科技,给土地承包插上了新奇翩飞的翅膀。土地承包者可以通过手机视频随时观看自己庄稼地里蔬菜、粮食的生长情况,也可以通过相应的APP软件实现自己遥控施肥、洒水、开启或关闭驱虫灯……让虚拟的操作与现实的管理准确无误地呼应。
摄影/高旭东、孙光君、王晓旭、王星
如有闲暇,还可以驱车前来自己的土地赏玩,体验一下农家生活。因为这一亩土地里设计有小花园、小水池、亭台桌椅、菜地、粮田、果园、鸡舍……
曾文婷是现代荷桥村的乡村设计师。她珍惜荷桥村的乡村生态。在她眼中,流经荷桥村的天然河流小龙溪河,是大自然对荷桥村的深情眷顾。她在对荷桥村的未来进行规划时,严格保持水清、花香、溪美的原生态,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因而,荷桥村的设计以小龙溪特色水资源作为引爆点,保留了包括溪流、河滩湿地、碧田郁林等生态基底,同时与农业产业的创新规划产生增辉、互补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既保存了农业生产的根本,又增强了农耕文化的体验,还借景天赋自然的田园风光,使荷桥的乡村旅游得到了提档升级,并吸引情感的驻留。
这里有田园阡陌、竹林村路、绿海锦带、阳光莲池、荷桥月色、溪亭日暮、清涟照柳等景观。烟波浩渺、蛙跃虫鸣、水田白鹭、莺啼绿映、杏树坛边、桃花源里、颜回巷陌、五柳对门……
智慧且前瞻的“画笔”在荷桥村游走,荷桥村变成了四季可赏花、一步呈一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幅大美天成、与时代接轨的幸福山居图。
多少人生长于农村,之后进入城市工作,无论多么幸福,都免不了思念故乡。而荷桥村,有山,有水,有田园,自然可寄托乡愁。
在这里,春花、夏荷、秋实、冬蔬,皆是风景。
在这里,白天、夜晚、晴天、雨天,皆有诗意。
这是一种境界,也是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们的向往。
在荷桥村赏玩,目光所及别具一格令人兴叹的美景,我会有这样的念头冒出来:40年前,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简阳人周克芹写出了农村改革文学报春花似的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要是今天他还在世的话,会不会又写出一部新时代农村报春花似的小说来呢?
远山含黛、近荷凌波。
荷桥村因地制宜地进行全域景观化、景区化的设计,推进了农业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并以民宿聚落、康养中心农事体验、创客基地等项目为载体,配套上下游产业,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了第三产业。
既尊重大自然的资源天赋,又智慧地按照都市现代农业的定位发展;既打了一副令人流连的情怀牌,又改变了结构单一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运用最新智能科技,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不得不说,这种因地制宜的创新尝试,是令人欣喜的。
如今,荷桥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荷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们实现了流转土地有租金,进园务工有薪金、参与入股有股金、集体经济有分红的幸福生活。
邱龙俊家里有土地7亩多,全部流转后,每年的租金收入有5000多元。他自己也顺利进入了农场务工,每个月固定工资2450元,全年下来工资收入近30000元,加上分红,他的个人全年总收入超过35000元。
而民宿经营,还将有另一部分收入。
7月的炙阳之下,在荷桥村,在这片农村新貌的绽开地,在一片盎然柔美的田田莲叶边,我循道徜徉,感叹之声连连。
阳光澄澈,洒在我久未灿烂的心空;青莲逸香,荡涤我污浊浸染的肺腑。我忽然就那么强烈地热爱上这片土地。
是的,它的纯朴与热情是那么透彻,它的气质与天赋是那么清芬。
链接:陈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重特大题材报告文学特邀作家,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镜像》《蛟龙逐梦》《嫦娥揽月》《九寨祥云》《云上光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