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麻坡戏剧与抗战(下)

1930年代剧运蓬勃

1942年正月15日,日军突破麻河防线,占领了麻坡。十多年时间,麻坡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抗日筹赈浪潮,戏剧成为推动这股浪潮的有效手段。在这项关乎民族命运的社会运动中,麻坡觉侨社结合中华、化南两所学校,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翻阅史料,可以发现,觉侨剧社的领导人也是中华、化南两校的领导人,同时他们也是麻坡筹赈会的领导人。

从“一·二八”淞沪战争之后,直到1942年初麻坡落入日军魔掌之前,觉侨剧社配合中华、化南两校,继续通过戏剧演出,宣传抗日和针砭社会弊端。

据《南洋商报》的报导,1933年12月6日,觉侨剧社在中华和化南两校师生的支援下,大演警世猛剧《惊心》,中华学校铜乐队奏乐,化南女生助演歌舞,觉侨社员表演戏剧《惊心》,针砭社会弊端,觉醒同群。会场布置庄严,门口两旁,鲜花砌成对联:

觉醒同群,藉此七周粉墨登场,指导愚顽归正道。

侨胞协助,际兹纪念现身说法,伏施巧技挽狂澜。

在压轴戏《惊心》开演之前,先由化南女生呈献歌舞节目,其中有蝶恋花、老渔翁、游花舞、蝶双飞、古装舞。同时,化南师生出动相助,当会场招待。

1935年10月,麻坡华社举行盛大游艺会,庆祝双十节,觉侨剧社演出25幕话剧《黑暗的社会》,当年的社长是吴春霖。这次双十节游艺筹款赈灾会,聚集麻坡各团体学校演艺之精华,觉侨剧社呈现戏剧,中华学校乐队助兴,并表演话剧,化南女校表演歌舞剧,商务表演醒剧,桃源俱乐部呈现南曲等。报章形容1935年的双十节游艺筹款赈灾演出是“开麻坡空前未有之大表演。”

紧接着,在1935年11月17日,觉侨剧社再接再厉,在新民舞台演出新编改良白话歌唱粤剧,同时发表宣言。

宣言称,“戏剧虽小道,能感化社会,警醒人能,移风化俗。疏通民智,对国家之强弱,种族之文野,实有绝大之关系。如剧本纯良,则人群社会,必趋于纯良。如剧本恶劣,则人群社会,亦趋于恶劣。如影随形,感化之 力,致为伟大。”

《南洋商报》报导,该社从前所演者皆粤中旧剧,此次居然能将旧剧改编为白话剧,其勇毅处殊使人钦佩。

1937年,觉侨演出《报应》。1938年会庆,觉侨社长苏斗垣重申,觉侨扮演的角色是辅助教育,引导社会,支持中国抗战。

1939年5月,武汉合唱团光临麻坡演出,让麻坡抗日筹赈情绪高涨,达到沸腾程度。武汉合唱团的演出促进麻坡人对戏剧的热爱,同时,在他们的影响下,提升了麻坡戏剧演出的水平。

随局势的发展,觉侨剧社加倍努力,于1939年12月24日,借麻坡新民舞台,演出女作家丁玲的《女子公寓》话剧,以及《泼妇》、《好儿子》另两部话剧。

演出的首要目的当然是筹款支持中国抗拒日本侵略。同时,演出也为中华学校和化南女校筹募建校基金。除话剧演出之外,觉侨剧社的歌咏 队也登场,高歌爱国歌曲,情绪激昂。


武汉合唱团掀高潮

武汉合唱团和新中国剧团先后到麻坡演出,前者在1939年5月,后者于1940年9月。他们在麻坡演出一周,逗留十余天。两个剧团的演出,掀起麻坡剧运史空前绝后的澎湃壮丽的历史篇章。他们的演出,麻坡人沸腾的反应,使麻坡声名大噪,成为响当当的“ 筹赈模范区”。

据武汉合唱团当年发表在《南洋商报》的麻坡演出日记的记载,在麻坡,英政府破例,让武汉合唱团借用麻坡政府球场演出,在大草场上搭建临时戏台,铺上橡皮地板。草场四周挂起汽油灯,草场上五六千名热情观众,没座位者须站立三四个小时。

演出戏剧《逃难到麻坡》时,观众热烈捐献。几位工作人员拿着捐款箱,到台下收义捐款。一位老头儿的演出,让工作人员收到观众现场捐来国币2000余元和金戒指6个。合唱团在麻坡日记中写道:我一下子就爱上这个城市了!

在麻坡新民舞台演出时,同样出现激动人心的场面,观众纷纷把钞票和金饰品抛上舞台。武汉合唱团在麻坡演唱一周,成绩惊人,筹获几十万义款,被视为奇迹,麻坡因而获得“ 筹赈模范区”美誉。

来年,新中国剧团到麻坡,又把麻坡的抗日筹赈气氛推上高潮,麻坡人狂热地涌到剧场,狂热地捐献。1940年9月18日至23日,新中国剧团在团长金山和副团长王莹的率领下,于麻坡新民舞台演出筹款抗日。麻坡郊区乡镇居民,乘坐大卡车,踊跃前来麻坡看演出。8场演出,取得傲人成绩,筹获义款超过10万元。演出的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婴儿劫》、《为自由和平而战》、《大义灭亲》及五幕爱国大悲剧《夜光杯》。

7R噽K武o_.jpg

筹赈抗日血的代价

与此同时,随着欧洲战局的发展,麻坡民众作出反应,支持英国抗拒希特勒的侵略行动。麻坡各民族举行盛大的援英游艺会,麻坡觉侨剧社与中华、化南两校响应,积极参与。

1940年2月9日和10日,麻坡五马路大草场连续两晚,举行盛大的各民族演出。觉侨剧社推出戏剧,配合友族的马舞和弄景舞,加上化南女校童子军的表演,共同为支持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进行筹款。

日军攻占麻坡后,秋后算账。战前几位觉侨剧社领导人惨遭杀害。他们是麻坡华社的精英、同盟会领导人、麻坡筹赈会领导人。剧社社长林春浓是麻坡筹赈会领导人、中华和化南校董事、麻坡海南会馆领导人。他的太太郑苑文是位教师,担任麻坡筹赈会妇女部主任。他的内侄女郑惠英是化南女校老师。连同林春浓的儿女、妹妹等一家16口人,无一幸免,全部惨遭日本人杀害。

觉侨名誉社长张开川是同盟会第二代领导人,柔佛州筹赈会主席,日军恨之入骨,施以夷门灭族惩罚,张开川一家9 口惨遭杀害。大力支持麻坡女子白话剧团演出的诗人兼中华学校代校长林彬卿一家4 口惨遭杀害。


战后启智社异军突起

日军占领马来亚后,麻坡华团组织和华校遭遇浩劫。觉侨剧社和中华、化南两校逃不过厄运,遭封禁,财物损失惨重。 然而,日本一投降,战争一结束,麻坡人行动快速,奋起重建,学校复兴,华团重新活动。在新的条件下,春风吹又生,麻坡的剧运又重新出发。

_.jpg

恢复华校,发展华教,为华校筹募建校基金,成为战后麻坡剧运的目的和推动力。觉侨剧社本着战前为公益,服务社群的宗旨,东山再起,继续扮演其角色。1947年,觉侨剧社恢复会庆活动,于新民舞台演出《群莺乱飞》四幕剧。接着,为协助麻坡中化中学筹募建校基金,觉侨剧社推出四幕话剧《新官上任》,获得各界的好评,为麻坡战后戏剧运动奠定了基础。《新官上任》的导演是吴华英、潘金兔等。之后,又有中化中学教师叶之威编导的话剧《改造》。

战后,麻坡启智书报社重整旗鼓,异军突起,积极推展话剧演出。在麻坡觉侨剧社前辈的协助下,启智夜学成为战后麻坡戏剧运动的生力军。觉侨剧社是麻坡话剧的开山祖师,在战前写下光辉的历史, 战后,这个剧社喜欢扶掖后进,培植戏剧新苗,如启智夜学的一群戏剧爱好者。

10壓P裊_智.jpg

启智书报社的戏剧活动是由启智夜学师生推动。当年,战争造成不少孩子超龄失学,眼见这个社会问题,启智书报社毅然兴办启智夜学。1946年初,启智书报社借用中化中小学的课室,开办“ 启智民众夜学”,义务教导日治时期失学青年。几年时间,学校成长快速。1950年,学校易名为“启智夜学”,学生人数突破千名,成为全马最大夜学。

战后麻坡的话剧表演,由启智夜学师生打响第一炮。1947年,启智夜学在中化的“四维堂”表演话剧《崩溃》。1949年10月10日,为了庆祝双十节,启智夜学再接再厉,又在中化中学“四维堂”表演了话剧。

在觉侨剧社几位有经验的导演指导下,启智夜学双十节的话剧表演十分成功。几位拔刀相助的觉侨导演是吴华英、戴鸿祥和潘金兔。双十节演出两部话剧:《大人物》和《県官坐堂》。第一部是独幕剧《大人物》,由周祖庆自编自导,许明义和许锡禧担任主角。内容是讽刺大富翁吝啬极点,自顾自己享乐,不肯做公益教育事业。第二部是讽刺剧《県官坐堂》,讽刺官场的丑陋。

双十节演出获得好评之后,启智夜学这批年青人士气大振,准备排演正式的舞台剧《关东雁》。演出地点选在麻坡四马路的胜利戏院,日期是1950年5月27日,目的是为兴建启智大会堂筹款。

未命名-5.png

《关东雁》是一部抗日题材的四幕剧,内容是抗日志士与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局之间的斗争。剧中主角关东雁由郭汉城饰演,演技精湛。周祖庆演日本宪兵团长,十分逼真。方子珊演日军顾问,许明义演伪警察局长。这次演出座无虚席,观众挤满整间戏院。演出十分成功,在当时,哄动了整个南马剧坛。

回首过去,麻坡戏剧活动的精神,令人感触良多。回顾早年出现的场面,显示了华人族群面对逆境,自强不息,渴望族群摆脱虚弱,强盛起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当今新环境下,华族面对的新挑战和新压力,困难不小。只有发扬先辈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族群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迈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