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在朝鲜读书那些事儿

朝鲜平壤市第二中国人人民学校依偎在大城山脚下,是一个大四合院。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宽阔的操场,操场中间有一个花坛,花坛里种的全是花:那边是牡丹,这边是月季,中间是扶桑。牡丹花是白的,重瓣繁蕊;月季花是黄的,层层叠叠;扶桑花是粉的,婀娜多姿。花坛栅栏爬满了袅袅婷婷的牵牛花。姹紫嫣红的花坛簇拥着一棵高大枫树。听老师讲,这棵枫树在朝鲜战争期间被美国飞机扔下的燃烧弹炸断了它的身躯,却炸不断它的根系;撕裂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枫树饱经战火洗礼,顽强伸展枝叶,充满活力和激情,给学校增添了些许诗情画意,阳光浸透着馥郁花香溢满校园。

学校东侧教室后面有一个巨大的防空洞,秋天储苹果,到了春天有汽车往外拉苹果,汽车一过,我闻到浓郁的苹果香味。


1作者(二排左六小学二年级)在万景台金日成故居合影.jpg

作者(二排左六,小学二年级)在万景台金日成故居前合影


中午,我们带着午饭常常到山上吃。杂草遮掩的曲折小径铺满厚厚松针,松脂的辛辣气味飘散。石缝挤出一股清澈甘甜的细泉,有时飞来三两只蜻蜓,点开泉心,荡开一层层细细的涟漪,水润石苔郁葱葱、绿茸茸。

初秋是大城山最灿烂的季节,在严寒到来之前献出它们最美色泽和风姿。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学校被枫树、银杏树掩映着,露出尖尖房脊,氤氲逶迤的大城山,如同一轴瑰丽的画卷在眼前慢慢地展开,千娇百媚的红叶,如同一簇簇凝固的火焰,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我躺在平滑的大青石上,头枕着胳膊仰望天空,天空高远,白云悠悠。我感受着在碧波中荡漾,在云彩中徜徉的晕眩,被大自然的陶冶是何等奢侈呀!我陶醉地闭上眼睛。


2作者为朝鲜华侨教师讲课.jpg

作者为朝鲜华侨教师讲课


1963年,我在这所学校读书。全校一到五个年级,约200名学生,13名老师,其中三名朝鲜老师。校长是李淑英,她还担任音乐老师,王文田老师是班主任教语文,徐勇老师教算术。

学校采用的是中国的教学大纲,教材由中国政府提供。教学用语为汉语,设置一门朝鲜语,每天只上一节朝鲜语课,只有朝鲜语文用朝鲜老师以朝鲜语授课。朝鲜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每年朝鲜政府免费发放夏秋两季学生服装。

大城山区有一所朝鲜政府办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全日制学校,学校离我家直线距离五六百米。父母亲还是舍近求远,让我们到十公里外的中国人学校读书,这也许是根植在父母亲血液中最原始、最朴实的爱国情怀吧。

我读二年级时,在金日成故居前戴红领巾加入少先队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1965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我们去万景台参加夏令营活动。此前,王文田老师就向我们介绍过,万景台是朝鲜的名胜,是金日成主席诞生并度过童年时代的故居,位于平壤市西南约20公里的大同江畔。这里群山环绕,到处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峰顶上有一座古代烽火台,台下悬崖下是大同江,大同江水光山影,景色万千。

这一天,同学们穿着统一的学生制服,戴着统一的白色圆形遮阳帽,很早就来到学校,学校操场上早已停了很多辆巴士。这时,我发现刚从平壤市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的表哥王振彦也被学校请来了,是专为我们照相的。我们分年级坐上了去往万景台的大巴士。文艺委员林丹带头唱起了我们刚学会的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洪湖赤卫队》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王老师站在巴士的前排,挥舞着有力手臂,边打着节拍,边用他那浑厚的嗓音和着我们的歌声。这些歌曲都是李校长踏着脚踏琴教唱的。我们不但唱中国歌曲,还唱朝鲜歌曲,巴士里充满嘹亮欢快的歌声,是多么温馨惬意呀!不知不觉就到了万景台。

金日成故居是一座普通低矮泥草房,高大的杨树、柏树、槐树掩映着泥草房;泥草房与绿树之间,是平展展的草坪,微风吹过柔软碧绿的小草,小草泛起微微的波浪。

我们站在故居前,排着整齐队伍,举行了庄严的少先队入队仪式。高年级的大姐、大哥们给我们戴上红领巾。瞬间,我心中泛起了庄严神圣的自豪感。表哥王振彦给我们照了一张集体照,还让我站在故居门前给我照了一张平生唯一戴着红领巾、敬着少先队队礼的四寸黑白照片,可惜,这张照片后来丢失了。

接着,我们又游览了屹立在大同江畔的大同门。大同门是一座中国式的古建筑,飞檐翘脊的楼顶,分上下两层,巍峨动人。门前几棵泛着墨绿的松树,气象苍古。赭红色的大门,门楼上镶嵌着一块巨大匾额,用汉字书写着“大同门”三个鎏金大字。

听王老师讲,大同门原来是一座古建筑群,朝鲜战争期间遭到美国飞机轰炸,把它夷为平地,现在只剩下孤零零的大同门。

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到密山洞电影院,观看还没有译成朝鲜语的中国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电影有《红日》《洪湖赤卫队》《女跳水队员》《沙漠追匪记》等,看完电影,李校长马上教唱电影中的插曲。


一天中午,校园沉浸在慵懒的舒适之中。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发出匀称的呼吸。我正和同学聚精会神看着小人书。突然,从学校操场传来哭喊声和慌乱的脚步声,“马蜂蜇人啦……蜇人啦……马蜂……”同学们从操场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有学生躲到桌子底下,还有的同学甚至从后窗跳进来。在我愣怔一霎时,猝不及防,一只马蜂猛地在我脖子蜇刺了一下,我顿时感到扎心般痛疼,脖子马上红肿起来。李校长和老师跑出教室,张开双手撵着惊慌失措的学生,不断喊:“快进教室,关窗关门。”

那天整个下午没有上课,很多学生都让马蜂蜇了。李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端着放了青苔的盘子,一个班级一个班级查看学生被马蜂蜇刺的情况,发现有学生被马蜂蜇时,她用镊子把毒刺轻轻从皮肤里夹出来,然后将青苔挤出汁液涂抹在被马蜂蜇的红肿处。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当时我感到一阵扎心般疼痛,李校长用手轻轻抚摸着我头不断安慰,说:“不要紧……不痛了……马上就好啦。”她又用手背擦去我脸颊的眼泪,我感到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疼痛渐渐缓解了不少。


3朝鲜华侨教师结业仪式合影留念(前排左二为作者,左三王文田老师).jpg

朝鲜华侨教师结业仪式合影留念(前排左二为作者,左三为王文田老师)


傍晚,几位朝鲜人民军带着防护帽,把蜂巢清除了。


1987年8月,吉林省侨办为了提高朝鲜中国人学校华侨教师师资水平,委托扶余华侨农场对来自朝鲜的13名华侨教师进行培训。那时,我在扶余华侨农场中学任语文教师,我有幸担任培训教学工作,为他们讲了两个学期语文课。在13名教师中,有我的班主任王文田老师,20多年过去了,王老师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的相逢是最美的邂逅。20多年前我是他的学生,而现在我又是他的老师。角色转换,我有点不好意思。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你放开教。”王老师鼓励我,语气中有抑制不住的欣慰和自豪。当其他进修老师听说我是王老师的学生时,都鼓起掌来,并向王老师投去羡慕的眼光,王老师脸颊漾起了自豪和幸福的笑容。

短暂两个学期结束了,13位教师又要返回朝鲜。我去送行时,王老师转身上车一瞬间,我看见他浑浊的双眸中有泪光在闪,我心头有一点惆怅和难过,隔着车窗向王老师挥了挥手,哽咽着说:“保重,再见!”面包车渐渐消失在我泪眼朦胧的视野中。

20多年前,我依稀听说李淑英校长在牡丹江市某小学任教导主任,我通过牡丹江市侨联打听到李淑英校长电话。李校长刚接到我电话时,显得谨慎犹豫。“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李校长桃李满天下,她怎么还能记起我这个当年的孩子呢?我和李校长说起当年马蜂蜇刺学生的事儿。她稍事停顿,便掩饰不住由衷的高兴和激动。她告诉我,当年是两个朝鲜小孩淘气捅了马蜂窝,惹怒了马蜂,才导致马蜂蜇刺学生。尘封已久的师生情感琴弦被弹响,弹奏着师生亲切,温馨,熨帖的旋律,悠扬的旋律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我眼前又浮现出她用清凉苔藓汁液在我脖子上涂抹,用温暖手背擦去我痛苦眼泪的情景,我仿佛再次闻到苔藓芬芳的香味。

朝鲜平壤市第二中国人学校使我眷恋,它给了我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1966年5月,在这所小学读到二年级时,我回到了祖国。50多年过去了,我从懵懂孩童步入老年。深情不及久伴,却也不过沧海桑田。世上很多事物抵挡不住岁月的洗涤和冲刷,王文田和徐勇老师都已去世了,当年学校校址也从密山洞区搬到寺洞区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当年学校的钟声不时地在我耳畔萦绕,老师们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眼前浮现,还有那火红的枫叶、茸茸的青苔、脚踏琴悠扬的旋律,伴着清澈甘甜的泉水,轻轻缓缓地在我心底流淌着。


(作者为朝鲜归侨,吉林省松原市侨联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