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月寨

作者简介:

张陵,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副秘书长,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从安溪县西坪镇驱车出发,绕着一片片茶园,一直向山里开去,就能到达月寨。远看,它和其他村子没什么两样;近看,则感觉它比其他村子要更老旧一些。村子不大,一些民居错落散在山坡上。此时,正是采茶、制茶的淡季,村子里静悄悄的。几个老人在村头的一个小院里慢慢喝着茶,一只狗趴在不远处,车驶过的时候,连头都懒得抬一下,并没有对陌生人一阵狂吠的野性冲动。

前来接待的村干部介绍说,因为建在形如弯月的山坳里,这里得名月寨,月寨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证明村子古老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方形的土楼——泰山楼,建于清光绪十八年,经历了百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说是土楼,其实是用花岗岩大石块垒彻而成的二层楼。拱形的石门,别具匠心的回廊,以及精巧的天井,加上楼上楼下二十多个房间,显示出大户人家的气派与格局。那个年代,要在山里建这么一座楼可不容易,称得上是大工程。直到现在,村子里还没有哪一座楼房能够与“泰山楼”相媲美。


微信图片_20211213111647.jpg

微信图片_20211213111705.jpg


泰山楼的楼主王三言从小跟着父辈学习种茶、做茶。心灵手巧的他爱琢磨、悟性高,很快就成了制作铁观音茶的行家里手,他做的铁观音茶品质优良,最受客户欢迎,卖得最好,也得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厦门的重要商行“源泰茶行”和“同兴茂茶行”的认可和信任。商家不仅要他的茶,而且让他代为组织货源,运到泉州、厦门等大码头。渐渐地,他发现了自己的商业才能,于是就在城里创立了“梅记茶行”。从那时起,王三言的生意顺风顺水,发展得很好。据说当时“梅记茶行”推出的由王三言独创的足火茶,深受消费者的格外青睐。靠着它,“梅记茶行”生意红火,财源滚滚,很快成了安溪最大的茶行,生意遍及海内外。王三言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富商,业界的领袖人物。发了大财,他荣归故里,回乡修建豪宅,所以这“泰山楼”又称“梅记土楼”。

春天和秋天,是茶农们最忙的季节,也是月寨最有生气、最热闹的时候。村子里突然多了好些打工人,平时空着的房子都住满了。清晨,女人们开始进入茶园采茶,山坳里不时传来笑声喊声叫骂声。男人们在作坊里摇青炒茶,一直要忙到夜里,整个村子日夜都飘着铁观音茶特有的醉人清香。“泰山楼”的每一个房间,都堆满了准备运出山的茶叶。工人们进进出出,把一担担茶叶挑向山外。商家们在树下一边喝着茶,一边漫不经心地对当年的茶叶品头论足,与茶农们讨价还价。随着最后一批挑夫挑着茶叶担消失在山那边,茶叶季也就接近尾声,忙了一个季节的人们开始收拾行当,准备离开村子,到别处讨生活。几天以后,月寨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多少年来,这样的场景周而复始,不断重现。采茶做茶用的还是老技术,运茶的路则越修越好。如今,运茶不必肩挑人拉,改用汽车了。许许多多的人靠着铁观音茶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更多人也许没有发家没有致富,但也靠着铁观音茶生活得和和顺顺、平平安安,把日子一天一天推向前去。可以说,铁观音茶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安溪人。不过,很少人注意月寨在一天天老去——好多老房子已然倒塌,没有倒的房子也成了残垣断壁。陆续翻盖的一些新房子,也变成杂草丛生的老房破房。随着人口向外迁移,新房盖得越来越少了。“泰山楼”在半个多世纪前虽然由王三言的后人翻修过,现在也人去楼空,不忍心者想方设法在楼里楼外挂起一个个红灯笼,贴上红对联,布置了家族文化陈列室,算是增添了不少人气,也算是对先人表达一份歉意和怀念。


微信图片_20211213111658.jpg


这些年,当地文化专家学者的目光,越发被月寨的历史文化吸引。多年前,他们就研究出月寨是铁观音茶文化重要的策源地,考证出王三言是把安溪铁观音茶推向海外的第一人。靠着“梅记洋行”,安溪的铁观音茶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各地,形成了一个发达的茶叶贸易网络,对安溪铁观音茶走向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梅记”仍然在发挥着深刻的影响:新加坡有南美茶行,印尼有梅记茶行,台北有圣峰茶行、梅香茶行,香港有梅美茶行、集友茶行,澳门有道记茶行。据统计,数量超过二十家。这些茶行的经营者,大都是王三言的后人;这些茶行的历史关联,大都可以追溯到月寨。小小的古村落,像魂一样,牵动着海外游子的心。

专家学者的研究进展很快。泉州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大量商品从泉州运向世界各地。近现代以来,安溪铁观音茶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贡献相当突出。甚至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安溪铁观音茶是中国茶叶开拓海外市场最重要的先行者、引领者。从这个层面上看,王三言不光是一个出众的商人,更是安溪铁观音茶的文化使者;“梅记土楼”则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重要地标,月寨因此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古村落,而应该说是一个凝聚着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精神的古村落。

实际上,村尾的一座不起眼的小院落,才是月寨最“年长”的,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也有人说超过五百年。村干部领着我们走过高高低低的石板路,来到屋前,打开木制院门,院子多年无人居住,堆满了柴火。再推开里屋,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只见墙皮脱落,墙壁斑驳,房间低矮,光线昏暗。不过,村干部还是能指出墙角位置上,依稀可辨的一片外文,说那是泰国的文字;内容尚待进一步确认,但泰文确认无疑,文化上的重要性也确认无疑。虽然这片外文还无法证明当年有外国客商到过月寨,但可以确定,住在这里的主人应该很有文化,能读写泰文,极有可能是走南闯北的茶商。这个院落看上去十分虚弱,好像再来一阵大雨,就有可能完全坍塌。要是这样,那面珍贵的文字墙的命运该会怎样?

茶是好茶,村是老村。弘扬茶文化,就得抢救保护好老村子。有了老村子,茶文化才厚实,才有根基。像月寨这样的古村落,在安溪可能不止一个,但也不可能有太多。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安溪的文化瑰宝。有故事的老屋子也不可能太多,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任其风吹雨打,自生自灭,破败下去,实在是不小的文化损失。村干部说,我们的心也很痛,好多专家学者也在帮我们呼吁。我们每次带人来参观,都想得到一些指点,探讨怎样才能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镇里的领导们也在积极想办法,已经开始组织专家学者,探索把古村落打造成文旅产品的科学思路。如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会有力地引领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尽管相信月寨的明天会更美好,但离开时仍难免有些惆怅。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愁吧。有了乡愁,我们便懂得敬畏自然、敬畏先辈、敬畏古老的村庄。我们要留住美丽的茶山,留住古老的村庄,留住心中永远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