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英勇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视察,登上莫干山顶,远眺西南方向对身边的汪东兴说:“这里再过去一点就是你和方志敏的家乡了吧?”此时的他神情凝重,满怀深情地继续说道:“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受命于危难,从中央苏区瑞金出发,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北上闽浙皖赣地区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红军完成战略转移。洋顾问李德对红七军团下了死命令“只准成功,不准失败”。此时的红七军团组建不久,虽然号称有六千人,但其中的两千人是刚刚补充进来身背大刀肩扛梭镖的赤卫队员,全军团只有1200多条枪,最好的是“汉阳造”。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中央代表曾洪易。早在1933年11月间,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了“福建事变”,宣布“抗日反蒋”。毛泽东敏锐洞察时机,建议中革军委出兵苏浙赣皖直捣蒋介石老巢,配合十九路军,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致其首尾不顾,红军趁此跳出白军堡垒圈,从而打破蒋介石第五次围剿。而此时的毛泽东已被排挤出领导核心,没有了发言权,博古和洋顾问李德认为十九路军是“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根本听不进去毛泽东的正确的建议。毛泽东无奈而叹,说出了“竖子不足与谋!”的话来。

微信图片_20211116145200.jpg

方志敏战斗过的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当千里纵深的中央苏区缩小到不足300里的时候,中革军委这才意识到了危机的来临,只有突围的一条路可走了,此时想起了8个月前毛泽东的建议,但已是“福建事变”发生10个月以后了。而此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指挥以红七军团掩护中央主力红军的突围,这与毛泽东当初的建议无论从何种角度讲都有云泥之别,在执行过程中中革军委向第七军团参谋长以上领导下达命令,军团首长只知道目的是为了北上宣示红军抗日主张,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配合皖南起义并开辟新的根据地。这可从粟裕大将后来的回忆中得到证实。六千人的先遣队出征后不久的一个半月后,中央红军就被迫开始向西战略转移。虽然中革军委出此下策也是形势所逼,但接下来不顾先遣队的实力和面临的实际困难,指令其转兵攻打福州,简直就是左倾机会主义的不切实际的瞎指挥了。本以为以先遣队掩护当时中央红军“战略退却”,也就是“撤退中的逃跑主义”(毛泽东语),就能造成声东击西的战略效果。先遣队的力量虽然弱,如果寻淮洲、粟裕这样的军事天才灵活机动地指挥部队,还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局面,也许能更好地实现中革军委的战略意图,甚或还能保留下来一支可观的有生力量。然而,左倾机会主义指挥着这支队伍的一切行动,甚至部队的行军路线和速度都要规定。而乐少华、曾洪易机械地执行中革军委的指令,对寻淮洲、粟裕等军团首长束手束脚,使军团指挥员不能临机决断,乐少华动辄使用政委的最后决断权,强迫军团接受机会主义的机械指挥。乐少华曾留学苏联,是著名的二十八个半之一,曾洪易是王明指派的中央代表。先遣队在直趋皖南的途中,突然接到中革军委命令,让其绕一个大弯转兵袭取闽侯(福州),以纪念“八一建军节”。此役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造势,以吸引白军,制造调虎离山的效果。然而红七军团兵力有限,攻取闽侯未果,反而暴露了红七军实力,被敌识破我战略意图,既未调动敌人,还在辗转撤退途中引来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部队千里转战,疲劳不堪,在得不到有效休整补充的情况下,中革军委听取了乐少华的意见,不顾部队实际情况,严令红七军团急速北上。部队在消耗疲惫中转战,接到的是中革军委一次次前后矛盾的指令,红七军团在无所适从的同时还受到中革军委“行动迟缓,破袭太少”的电报批评。部队被拖瘦、拖弱、拖垮了,两个多月下来,红七军团由六千人锐减到三千多人。寻淮洲、粟裕是井冈山下来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得到过朱毛战略思想的优秀指挥员,而面对困境不能有所作为,岂不悲哉?

微信图片_20211116145130.jpg

江西横峰方志敏办公和住宿处

红七军团冲破重重困难赶到皖南。11月4日,中革军委又命令疲惫的红七军团折回闽浙赣根据地与方志敏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由方志敏任军团军政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寻淮洲任19师师长。寻淮洲在红七军团时期执行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被否定。此次军团领导班子名义上的决策者是方志敏,农民运动领袖,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政治宣传工作是他的强项,军事上则依靠刘畴西、粟裕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方志敏的上级是中央军区司令员项英,对红十军团的情况也不十分了解。红十军团成立后不久,就接到项英一份电报,命令红十军团走出已经创建好的闽浙赣根据地,去开辟皖浙苏区。追击红十军团的是国民党军的补充一旅,旅长王耀武。军团领导决定选择在怀玉山的乌泥关至谭家桥段设伏歼灭尾随的补充第一旅。虽为补充旅,其实有7千人,军官大部分是军校毕业生,军事素质好,士兵北方人居多。红军也是七千人,但装备远不如敌人,在布阵上军团长刘畴西把最有战斗力的寻淮洲19师放在了侧击和包抄上,而把战斗力较弱的20、21师放在主攻位置。20、21师由地方武装和游击队组成,没有经历过大战,部队战士打伏击战的经验也不足。战士由于紧张提前开了火,暴露了整个战术意图,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硬碰硬打起来,王耀武凭借火力优势,夺得乌泥关阵地,寻淮洲从远处看到阵地易手,带领19师拼死冲杀过来,红军势不可挡,夺回了山头,在枪林弹雨中寻淮洲不幸腹部中弹,鲜血喷涌,被通讯员背离战场。红十军团主要阵地大部失守,红军被迫撤离,寻淮洲失血过多,英勇牺牲,年仅22岁。此战失利,红十军团遭受重创,已无法在皖南立脚,也无力再组织大规模战斗了,只能在黄山周围的十几个县兜圈子,避敌避战,逢战必退,部队战斗意志力严重削弱。1934年12月20日,军团领导方志敏决定红十军团退回闽浙赣老根据地。此时部队距离闽浙赣苏区200多里,敌人设置了几道封锁线,如果红军出其不意,迅速突破,急行军两天就能回到苏区。但就在这个撤退过程中,刘畴西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疲惫不堪的部队行至杨林时,刘畴西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宿营休息一夜。粟裕坚决反对,坚持部队翻过南边的南华山到了化婺德再休息,那里是方圆50公里的苏区外围游击区,有我游击队活动,相对比较安全。方志敏支持粟裕的意见,但又劝说不动刘畴西,只好命令粟裕把机关后勤人员及伤病员,没有弹药的迫击炮连和机枪连约八百人先带过去。身经百战的粟裕望着宿营的红十军团将士们,明知道凶多吉少,但又无能为力,只能忧心忡忡地告别战友,带领部队消失在了皖南的暮色里。方志敏放心不下宿营的部队,又返回去劝说刘畴西带领部队连夜赶路,但他还是没能劝动这位军团长。当部队第二天醒来时,14个团的国民党兵围了上来,周围山顶上都是敌人,此时红十军团只有不到二千人。面对七倍于我的敌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拼杀,终因弹尽粮绝,失去了突围能力。粟裕在前方苦苦等待七天之后,也就是1935年1月20日前后,从缴获的收音机里听到,“国民党怀玉山的清剿任务完成”。

至此,红19师师长寻淮洲、红20师师长黄英特、红83团团长牛叶春、红87团政委许施应等一大批红军指挥员在作战中英勇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胡天桃、王如痴等红十军团师以上指挥员悉数被捕,后壮烈牺牲在蒋介石的屠刀下,红十军团损失殆尽。从红十军团成立之日算起,历时两个半月,从红七军团瑞金出发开始算,历时六个月,仅存粟裕带出去的八百人队伍,这支革命火种,成为后来新四军的中坚力量,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的重要骨干力量,粟裕率领着这支队伍在解放全中国的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方志敏烈士牺牲前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篇章,并以生命为每一个中国人展示了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品格,把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融进了自己的鲜血中,激励了无数后人。1964年11月9日,毛泽东得知方志敏同志残存骸骨找到,亲笔题写:“方志敏烈士之墓”,及书信由汪东兴交江西省委。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后人将永远铭记英勇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