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汕头的水

1.jpg

汕头海滨

我很少见过海水像汕头南澳岛的海水那样同时呈现绿、蓝、鸽灰三种颜色。我们的车进入南澳岛时,海水是绿色的,在阳光下水面银光闪烁,像是盛开了火树银花。车前行时,看到海水近处是绿色,远处是蓝色,有时蓝绿混杂,绿色的海面上铺着一团团蓝色的色块。车近宋井时,一片鸽灰色的海出现在眼前。直到看到了岛上那个高大轩昂的北回归线标志塔时,我才找到了答案:南澳岛地处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北纬23.26度纬线,是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太阳光直射点自南移至该纬线时,折而往南返回。是北回归线太阳光光线的变化,造成了海水呈现不同颜色。

南澳岛还有一个分界线,是闽粤分界线。在岛上的闽粤南澳总兵府内,立着一块写有“闽粤界”的石碑。明清两朝的闽粤南澳总兵府是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是明清海防史的历史见证。南澳岛素有“闽粤咽喉,潮汕屏障”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出现了众多的民族英雄。“闽粤界”石碑的对面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塑像,郑成功是南澳总兵郑芝龙之子,曾以此为据点招兵练兵,最终收复台湾。郑成功像立在一棵有400年树龄的大榕树下,这是郑成功的“招兵树”,树根虬结交错,粗大的树干分成两叉,枝叶繁茂。树下的一块石头是练武石,石上有把手可供提起和抬举,南澳守军每年招募新兵时,常以这种石头测试应征者体力。南澳练武从军者不计其数,涌现出了一大批卫国将才。郑成功在南澳的军政势力达19年之久。

南澳岛上的宋井,是南宋末礼部侍郎陆秀夫及大将张世杰等护少帝赵昺退经南澳,曾在这里挖井汲水,留下这口御用南宋古井。宋井离海不远,与海水相距仅十余米,尽管会有沙埋潮淹,但井水甘甜不改。我在井旁探头看井内,因汕头近日干旱,井里水位很低,只有浅浅的一片水。从宋代至今,这口海边的淡水井没有干涸,也是一个奇迹。宋代东南海上交通繁荣,南澳岛处于闽、粤、台三地交界海面,距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仅7海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来是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站在宋井畔远望,海天茫茫,远处一个发光的灯塔,是南澳一号沉船的标志物,遥想当年,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船只南来北往,百舸争流。南澳一号沉船中,埋藏着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密码。

和宋井的不竭之水相似的还有妈宫前古井,坐落在汕头老妈宫戏台前。500多年前,潮汕先民在这里发掘了一口取之不竭、清冽甘甜的泉眼,俗称龙泉,为先民和过往船只提供了生命之源,有汕头埠第一泉眼之美誉。传说泉眼位于龙脉之上,且古井生长着灵龟,每遇风雨失调、旱涝成灾之际,善男信女烧香祈愿,古井必有灵龟爬出消灾降福,庇佑风调雨顺。如今坐在装饰一新的老妈宫戏台前看戏,就正对着这口古井,据说重建老妈宫戏台清理地基时,发现井里还有水,清冽甘甜如故。可见在海边,淡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了被神化的地步。

2.jpg

汕头老街小公园

汕头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三江会合处。它位于韩江三角洲西南角的顶端。韩江上游泥沙沉积海滨,在潮起潮落的海浪作用下,形成沿海条状高地,谓之沙陇,沙陇脊起处名“汕”,濒海开端处称为“汕头”。

汕头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汕头港作为粤东海外移民的重要口岸,大批华侨由此飘洋过海,艰难谋生。“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目汁”即泪水,这首“过番”歌谣道出了海外谋生的华侨的辛酸和对家人的顾念。无论走多远,汕头人的心中总是装着自己的家人,侨批这种形式由此产生,侨批是海外华侨向家乡寄汇银钱以赡养亲人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和封”,兼有家书和汇款单的功能。侨批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中止于20世纪70年代。在汕头的侨批文物馆,那一封封侨批的原件字迹带着写信人的情感温度,印尼华侨陈君瑞的侨批,内夹以“难”为题的七言绝句:“迢递客乡去路遥,断肠暮暮复朝朝。风光梓里成虚梦,惆怅何时始得消?”在海外打拼的艰难尽在其中。汕头现有五百多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富起来的华侨不忘回报桑梓,与故土间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在汕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从未缺位,1903年建成的潮汕铁路就是华侨投资兴建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汕头,是个对外开放的商业港城。由于水运交通十分方便,北上可抵上海、青岛等地,南下可经香港及东南亚一带。这里既是闽西南和潮梅地区物资集散地,又是个繁华的消费商埠。1930年,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清溪-永定进入苏区瑞金的秘密交通线。如今在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有这条红色交通线汕头站的旧址。当年交通站是以电料行的招牌做掩护。交通站在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递送文件和情报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二百多名领导干部经此秘密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站在这座不起眼的小楼前,眼前活跃着出入这个交通站的交通员们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热血和忠诚,谱写着红色的传奇。

3.jpg

汕头老街小公园

同样是水,海很大,工夫茶的茶杯很小,小到只有乒乓球那么大,却也能体现汕头人的精神境界。汕头的工夫茶,不为解渴,只为品茶,讲究一种仪式感。3个小杯摆成一个品字,先把开水冲到茶壶里泡茶,再把小杯用开水涮一下,然后把泡好的茶水倒到各个小杯里。喝完小杯里的茶,再用开水涮一下杯,倒入沏好的茶,工夫茶的程序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一个女孩子穿着天蓝色的对襟中式服装,坐在那里安静得像一滴水,她泡茶涮杯倒茶,各个动作有条不紊,从容恬静。喝茶的人品一口小杯里的茶,心也随之安静下来。工夫茶,反映了汕头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反映了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生活态度。从潮汕菜的制作也能看出这种生活态度,潮汕菜制作非常精细,就连将佛手瓜做成蜜饯,也要花3年的工夫。据制作者说,潮汕蜜饯文化超越水果本身,它是一种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平常的一种蜜饯,也能上升为文化,这是汕头人特有的工夫茶精神。汕头人制作家具,用手工将树皮和贝壳一点点拼贴在木板表面,组成各种图案,这也是汕头人的工夫茶精神。在当今处处讲快节奏的世界里,这样的慢工夫很少见了。汕头人生意做得好,工夫茶精神应该功不可没。

汕头的水,汇聚了汕头的多种文化,百川归海,海纳百川,汕头因此而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