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几回清梦绕李庄

微信图片_20200520093023.jpg

“几回清梦绕李庄,江水滔滔万里长。五十余年今又是,旧情旧景细思量。”当年,读罗老(梁思成学生、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这首写于李庄的古风,心中满是对那个传奇小镇的向往。2011年和2017年,我曾两度前往参观采风;此行,已经是三到李庄。

我喜欢李庄,因为它绝少商业气息。位于四川宜宾长江南岸的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尽管在80年前就已然名驰中外,但李庄对旅游业的开发却始终有所节制。曾经的殿堂、庙宇、道路、民居,仍那么静静伫立着,诉说过往。古老凹凸的青石板路,狭窄、潮湿,或许,还是清朝初年的旧时模样?那长仅数十米,宽不足2米半的神秘小巷,两侧是木结构、青瓦顶的二层民居。房屋的隔扇、门板布满岁月的侵蚀,屋内,年迈婆婆戴着老花镜专心挑拣巨大笸箩中的白米;屋檐下,石阶上,两三老者悠然静坐,看孩子们欢快作耍。岁月,如此静谧安详……

我喜欢李庄,因为它淳朴天成的人文环境。镇子里居住的大多为祖祖辈辈生活在此地的原住民,这让小镇的原生态生活方式、民风习俗等得以保存。每天朝阳升起的时候,镇上的早点铺、茶馆首先开始热闹,那不是喧嚣,而是一种热络有序的温馨。街边小茶馆,那些捧着粗茶大碗“摆龙门阵”的老人,让我陡然生出联想,他们的祖辈、父辈,甚至于他们自己都曾与中国各领域的大师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同一条街巷。那时候,漫步在李庄大街,差不多每5个人中,有4位都是来自外省的文化人……如今,老人们凑在一处,会不会仍然聊起当年的往事,忆及邻人将医学院人体解剖课传说为“吃死人”时的惊恐与荒诞;以及参观过同大为他们举办的科普展览,观看古人类与动植物化石、历代衣冠、甲胄、兵器等展品后的欣喜与赧然?

微信图片_20200520093046.jpg

如今,李庄街道两旁到处是门脸不大的饭馆、食品店、裁缝点、杂货铺、小发廊,以及售卖特色食品的小商铺。最引人关注的是一座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开放式白酒作坊(老酒厂),这家老作坊就开在街面上,至今延用传统的小曲纯粮固态发酵法酿酒,工人们日复一日重复着蒸粮、培菌、拌糠等简单、古老的劳作,使过往的路人、游客都能观赏到原始、神秘的中国传统酿造工艺。

我喜欢李庄,因其街镇、乡村处处沉淀着历史文化的遗迹。抗战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数以千箱珍贵文物曾经辗转运来李庄,保存在张家祠。张家祠建成于清道光十九年,面临长江,环境清雅,内部建筑装饰亦十分考究,其厅房窗扇均以上等楠木精雕,50扇窗共雕刻神形各异的仙鹤百只、飞云霞绮缭绕四周,谓“百鹤祥云”窗。当年,该窗被梁思成赞誉为“李庄四绝”之一。另外三绝乃禹王宫内的九龙石碑、清光绪年间的纯木质建筑魁星阁、修建于明朝万历时代的旋螺殿。旋螺殿亦为全木质,其梁柱结构为纯粹的榫卯斗拱,通身不用一颗铁钉。1945年,梁思成参与联合国会议大厦顶部设计,就借鉴了旋螺殿的力学原理。

我喜欢李庄,因为这座小镇始终涵养着中华民族温良淳厚,耕读传家的传统精神与文化。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江边上有一座小小的龙君庙,一位名叫李氏姑的单身妇女在此管理庙物。李氏姑勤劳、热情,长年累月为船工、客商和渔民们提供食宿,她服务周到、收费低廉,不仅方便了过往客人,也给小庙带来旺盛的香火。李氏姑去世后,大家非常怀念她,遂将此地命名为李家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我中华,兵燹频叠,上海国立同济大学,虽经五次迁徙,仍遭日军战机轰炸威胁,计划迁来川南。但当时,大一点的城镇均已有外来人口迁入,顾虑接纳这些文化机构更会加重地方负担,引起物价上涨等问题。事态似乎陷入僵局。而此时,国民党南溪县李庄区党部书记罗南陔、区长张官周、镇长江绪恢,经与地方士绅名流商议,给同济大学发来一份邀请电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16字电文,声声大义、字字珠玑,注定载入中华民族的浩瀚史册!3000人小镇,要接纳10000多名外省籍文化人,这是何等博大宽广的胸襟!

微信图片_20200520093052.jpg

我喜欢李庄,因为它曾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系。抗战时期,李庄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为中国四大文化中心,那时从国外寄信,只要信封上写“中国李庄”就能准确送达。1940年—1946年,国立同济大学、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10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李庄驻扎6年,李济、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国内外顶尖级专家、学者云集此地,在艰难清苦的条件下,完成若干重要的学术成果。

梁、林故居在上坝村月亮田。那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因一块弯如月牙的水田得名。从月亮田北望约300米,便是日夜奔腾的长江。住在月亮湾的那段时光,梁家生活十分拮据,有时只能靠典当衣物度日,到后来衣服无甚可当了,梁思成便把自己的派克钢笔和手表送到宜宾的当铺,换回两条草鱼。提鱼回家,他还不失幽默地与妻玩笑:“把这派克笔清炖了,这块金表红烧吧。”好友费正清夫妇得知情况,多次写信劝他们去美国治病、工作。梁、林回信道:“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就在这里——月亮田陋室油灯下,夫妇俩共同完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英文稿)等一批被誉为建筑领域经典的著作。

国难当头,小小李庄接纳了几乎整个中国的知识高层——那是中华民族的魂魄与未来!而知识精英们也尽己所能给李庄以回报:李庄原来没有电,只能点油灯,同济大学工学院到来后用直流电机发电,供应全镇照明和机器打米;医学院经过科学化验,查出李庄原来的食用盐中含氯化钡,可导致人体中毒,从而根治了在李庄流行多年的“麻脚瘟”;此外,众多国内一流大学的到来,也谱写出李庄教育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一时间,李庄人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学业,都可以不出本镇而完成……

微信图片_20200520093059.jpg

2006年,同济大学与宜宾市政府共同在李庄镇口修建“李庄同济纪念广场”,树起了纪念碑。而历经岁月风云、喜乐忧悲的李庄,始终淡定从容、亦庄亦谐,凭看庭前花开花落……

我喜欢李庄,赋诗一首以赠之:“春风三度到李庄,至此回回感故邦。文脉乡绅家国恨,长江万古蜀山苍。”

(标题题字 / 吴志实)